2006年高考回眸:北京录取率稳定在70%

《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记者 姜殿军
尽管今年北京高考人数达到近年来最多的12万人,但北京教育考试院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全程公开信息,多次征集符合资格未被录取考生志愿,确保录取率又一次稳定在70%以上。
高考录取率稳定在70%
北京今年继续实行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重新征集符合资格未被录取考生志愿的补录方式,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此外,北京教育考试院还先后在北京考试报上公布各招生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推进了高考录取信息公开。这些举措,既有利于招生院校完成招生计划,又充分体现了广大考生的意愿,得到了社会认可。
今年北京高考招生计划的总体完成情况较好,参加统考人数110259人,实际录取80356人,北京高考升学率仍然稳定在70%以上。据了解,今年北京高招统考统招部分计划招生76936人,实际录取80356人(含艺术类专业),比计划增加3420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为45104人,实际录取48365人,专科招生计划为31832人,实际录取31991人。按科类分,文史类录取25997人,理工类录取54359人。
提前批次生源好于往年
今年参加北京高考提前批次录取的包括军事、公安、武警部队院校,体育类院校以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等67所院校。
提前批次计划招生2072人,实际录取2248人,比计划增加176人。其中按科类分:文科计划招生703人,实际录取717人;理科计划招生1369人,实际录取1531人。按学历层次分:本科计划招生1723人,实际录取1938人;专科计划招生349人,实际录取310人。
今年提前批次生源好于去年。其中,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生源较好;在公安、武警院校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生源较好;部队院校的招生与往年相比总体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生源较好。
本科一批录取18145人
北京市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录取工作从7月10日开始,至16日圆满结束。参加第一批录取的院校共130所,计划招生17118人,实际录取18145人,比计划增加1027人(去年为729人)。其中,文史类计划招生3487人,实际录取3647人,比计划增加160人;理工类计划招生13631人,实际录取14498人,比计划增加867人。
从录取情况看,本批次招生计划完成情况比较好,实际录取比原计划净增加1152人,其中在京高校增加计划比较多,增加了687人;外埠院校增加了465人。
据统计,本批次第一、二、三志愿录取结束后,尚有837个招生计划未完成,有1910名线上未被录取考生重新填报了志愿,实际录取722人。
本科二批两征志愿
参加本科二批录取的院校共262所,计划招生20942人,实际录取20284人,比计划减少658人。其中,文史类计划招生4813人,实际录取4716人,比计划减少97人;理工类计划招生16129人,实际录取15568人,比计划减少561人。
从录取情况看,本科二批录取的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好于往年,个别生源较好的招生院校适当增加了招生计划。部分偏远地区、艰苦行业及师范类院校生源明显不足,少数生源严重不足的学校减少了计划。
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的上学机会,同时根据本科二批招生院校数量多、招生计划多的特点,今年继续实行了两次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符合资格考生重新填报志愿。
本科三批录取5249人
参加本科三批录取的院校共85所,计划招生5321人,实际录取5249人,比计划减少72人。其中,文史类计划招生1846人,实际录取1902人,比计划增加56人;理工类计划招生3475人,实际录取3347人,比计划减少128人。
高职报到不足90%将补录
今年北京市将对高职(专科层次)新生报到流失率超过10%的高等学校进行补录。考试院将于9月中旬统一公布有关院校缺额招生计划,符合资格未被录取考生可通过考试院网站(www.bjeea.cn)和拨打声讯电话(1606790)参加补报志愿。
考生志愿分布比较平均
从录取结果看,考生志愿的总体分布比较均匀。在本科一批录取过程中,在京的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外埠的上海交大、浙大、复旦,香港地区的中文大学、城市大学等知名院校生源较好。在二批录取中,北京大学医学部及东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的生源明显好于其他院校。参加本科三批录取的院校中,财经类院校以及北京周边省市招生院校的生源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