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那些永不停息的人

新浪考试
[满分作文]
醉乡
浙江一考生
寒鸦掠过乱云去,咫尺茫茫是醉乡。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红尘滚滚,名利滔滔,我们的心是人潮中旋转的羽毛,浮浮沉沉,飘飘荡荡,醉了吧,让我们抛开一切的喧嚣,在“高高秋月”下,在“琵琶美酒”中找到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醉乡。
世人多为名所累,有多少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有多少人“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又有多少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无衰”?纷纷世上潮,有多少人在这充溢着酸甜苦辣的潮水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心灵?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何不像李白一样,放一只胸中的鹿,在青崖间,在名山上?
在青山绿水中掬一潭清泉,揽一枝绿叶,拥一个最单纯最香甜的梦。醉了吧,在这个天堂中醉了,再无纷扰,再无愁苦。在这一片醉乡中,我们将心灵放逐,看“晴空一鹤排云上”,看“野旷天低树”,看秋水长天,看天清云淡。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是怎样的一个闲逸的张若虚啊?也许在那时,他徘徊过,迷茫过,失落过,但他终在江畔的一轮斜月下,在汀上的一滩白沙上,在空中的一阵流霜中偷得了欢愉。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日摇情满江树”中告诉我们,春江很美,花很美,月很美,我们又何不在这“春江花月夜”中大醉一场,赏个美景,做个好梦呢?
春日里柳枝青青,夏日里万树葱茏,秋天桂花飘香,冬天树树梨花,其实我们真的在追逐中忘却了许多。在那个心灵的角落里,我们都渴望看千里流岚,看皎皎月轮,看白露纷飞,水光接天,看漫山遍野的青草,看纷飞飘舞的雪花,然后,就醉在这一天一地的幸福之中,醉在这一片花红柳绿的醉乡里。
生活不是灰黑色的胶卷,不是熙熙攘攘的人潮。生活是花,是树,是草;是我们把心灵放逐,在悬崖间,在名山上;是我们对一张琴,一坛酒,一溪云,觅得的一个最快乐最自然的醉乡。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行文很大气。作者先以一首七绝点明世上万事本为空的道理,接着以一组整齐的句式点明醉乡二字,总领全文。正文部分,作者以李白、张若虚等为例,论述我们不要在酸甜苦辣的潮水中迷失方向,迷失心灵。收尾两段,作者以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再次强调我们应放逐自己的心灵,觅得的一个最快乐最自然的醉乡。
文章文气酣畅,文辞丰美,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语言上亦有不错的造诣。
[亮点透析]
基础 等级 |
中心突出 |
作者从名利场起笔,引出寻找“醉乡”的话题,紧契生有所息的话题。列举的人物李白、张若虚以及由此营造的空灵情境都突出了“醉乡”的主旨。 |
语言流畅 |
文章是一首散文诗,语言灵气四溢,文辞畅达,很值得品读。 | |
发展 等级 |
有 创 新 见解新颖 有个性色彩 |
文章从“红尘滚滚,名利滔滔”觅得“醉乡”主旨,见解独特而新颖,显示了不凡的才识。开篇以一首意境开阔悠远的古绝起笔,暗示全文“醉乡”主旨,别出心裁。 |
有 文 采 词语生动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 |
文章引用化用大量的古典诗词与名家文段,兼用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句式长短参差,并用了一些独具表现力的动词,意蕴丰厚,极富表现力。 |
本文选自《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特辑》,由北京东岛文化出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