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知识

北京安通学校
一、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许多词的集合体。“词汇”这一术语,可以指一种语言或方言的整个语汇系统,也可以指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或一篇文章里所使用的词的总和。语言里个别的词,不能叫做词汇。
词是构成词汇的基本要素,它在语言中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言形式,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词是由词素构成的。例如“应该”一词是由“应”和“该”两个词构成的。所谓词素一般就相当于语言结构中只有表意作用的音节,如“gao”(感)、“sheng”(生)等,但有时,也可以由一个音节来表示两个词素,如“beon”(甭)就表示的“不”和“用”两个词素。有时,一个词素也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来表示,如“bianfu(蝙蝠)、su wei ai (苏维埃)等。”
(一)、词的形式
每一个词都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根据每个词的语音形式的不同,可以把现代汉语的词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两种。
单音词就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天”、“地”、“吃”、“大”等。单音词的词素是由一个汉字来表示的。
复音词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词素是多音节的,就必须用几个汉字来表示。如:“蝴蝶”、“语言学”、“物理学家”等。
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许多单音词逐渐变为复音词。如“师——老师”、“虽——虽然”等。
现代汉语复音词还有几种特殊的形式。
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的。
如“猩猩”、“往往”等。
双声词是由两个声母相同的音节构成的。
如:“仿佛”、“澎湃”等。
叠韵词由两个韵母相同的音节构成。
如:“玫瑰”、“逍遥”等。
这些具有特殊形式的复音词,在语音的表达上,往往能够使文章具有音乐美,从而达到更良好的效果。
根据每个词的内部结构形式的不同,还可以把现代汉语的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由一个词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单纯词。例如:“人”、“芙蓉”、“布尔什维克”等。
由几个词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例如:“意义”、“拖拉机”、“社会主义”等。
单纯词和单音词,合成词和复音词是根据不同标难分出来的,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天、地、人、走————————单音词
单纯词
芙蓉、葡萄、托拉斯、布尔什维克
意义、语言、胖子、桌子、拖拉机 复音词
合成词 逻辑学、法西斯主义
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且有多种多样的构成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有下列几种:
(1)词根加前缀构成的
现代汉语的前缀,有“老”、“阿”、“可”、“反”、“非”、“泛”、“超”、“无”等。其中大部分是既表示词汇意义又表示语法意义的。例如:
老鹰 老虎 教师 阿姨 阿爷 阿哥 可变 可靠
反封建 反法西斯 非党 非正式 非重点 泛神论
泛灵论 泛美主义 超时代 超声波 超音速 无常
无穷 无条件
(2)词根加后缀构成的
现代汉语的后缀比较丰富。主要的有“子”、“儿”、“头”、“性”、“者”、“员”、“家”、“手”、“化”等。它们既表示一定的词汇意义,又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例如:
桌子 胖子 兔子 活儿 鸟儿 错儿 木头 听头 苦头
独立性 阶级性 创造性
学者 作者 劳动者 学员 职员 通讯员 作家 画家 思想家 旗手 歌手 坦克手 同化 异化 人格化 军事化
合成词中的词素之间结合的方式有很多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并列式:两个词素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相反或相对。例如:
“语言”、“图画”、“兄弟”、“开关”等。
(2)、主谓式:两个词素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前面是被陈述,后面是说明或陈述,例如:“头痛”、“心虚”、“天冷”、“性急”等。
(3)动宾式:前面的词素表示动作或行为,后一词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例如:“打字”、“上网”、“司机”、“举重”等。
(4)偏正式:前一个词素限制或修饰后一个词素。例如:
“快餐”、“痛打”、“慢跑”、“小吃”等。
(5)补充式:前一个词素是主体,后面的词素来说明补充前一个词素。例如:
“推翻”、“看透”、“改正”、“放大”等。
(6)附加式:词素之间有附加修饰限制的关系,其中有一个词素没有实在意义。例如:
“初一”、“第二”、“斧头”等。
有时,第一个词素可以从不同角度来限制修饰第二个词素。例如:
“红旗”(表示性质)、“深入”(表示程度),“单干”(表示数量)等。
(二)、词的音和义
词是由一定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的一种语言单位,它的声音和意义是相互联系、统一的。但是,就语言的本质来说,某一特定的语音形式同特定的意义内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一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内容,不同的语言形式也可以用表示相同的意义内容,这种情况是由社会的习惯来决定的。因此,词的声音和意义是词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
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矛盾性,就使它们相互之间构成了各种复杂的关系;同时在语言中造成了各种复杂的现象。用相同的语音形式表示不同的意义内容,就造成了词的多义现象和同音现象,即造成了多义词和同音词;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相同的意义内容,则造成词的同义现象,产生了同义词。
词汇的意义互相矛盾、对立、则产生了反义词。
同音词、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存在,是一般的语言现象。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它们还会不断的变化。在GCT考试 中,就有对这方面知识的检查。而更重要的是:在对现代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对词义和词音的正确理解更显得十分重要。
1同音词:
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意义完全不同,而其语言形式(包括声、韵调等各方面)却完全相同。这样的词叫做同音词。单音节的同音词音同,义异、形异。如:“班、斑、搬、般”等。双音节的同音词音同义异。如:“邮船、油船、公式、攻势、工事、公事”等。同音词运用得好,可以加强语言生动形象的表示能力。运用不好,也容易产生误解。
2 单义词:只表示一个意义的词叫做单义词。单义词包括三类,一类是常见的事物的名称。,如:
桌子 茶杯 手表 菊花 眼镜 皮鞋 毛笔
另一类是科学术语和专有名称,如:
元音 电子 元素 函数 血压 针灸 黄河/ 还有一类是外来词,如:咖啡、坦克等。
3、多义词
具有几种相互关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做多义词。
词汇中还有很多的多义词。例如“头”这个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
①人体最上部分或动物最前部,如“人头”、“牛头”;
②物体的顶端或末端,如“两头尖,中间大”;
③事情的起点。如“做事要有头有尾”;
④物品的残余部分,如“铅笔头”、“香烟头”;
⑤头目,如“土匪头”、“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
⑥方面,如“咱们这头人多”;
⑦第一,如“头等”、“头号”;
⑧用在量词结构前面,表示次序在前的,如“头两本”、“头几个”;
⑨用在“年”或“天”前面,表示在某个时间以前的,例如“头天”(上一天)、“头年”(上一年或去年);
⑩量词,如“一头牛”、两头羊;
又如“打”、“点”、“木”、“代”、“等”、“白”、“场面”、“操纵”、“问题”、“手法”、“特写”、“同胞”、“推进”等等,也都有两种以上的意义。所以说,多义性是词义的特点之一。
由词的本义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叫做引申义。例如:“尖”,本义是末端细小,顶端。引申义是灵敏,如“眼尖”,刻薄、如“嘴尖舌巧”等。
由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形式的新义叫比喻义。
比喻意义和一般的引申意义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基本意义转化而来的,而是通过基本意义的借喻而形成的。例如“铁”的比喻义“坚硬”(如“铁拳”、)、“确定不移”(如“铁的意志”是由其基本意义“一种坚硬的金属”借喻转化而成的,“香”的比喻义“舒服”、“受欢迎”,“鬼”的转义“不光明”、“不可告人的勾当”、“恶劣”、“机灵”,“花”的比喻义“种类错杂”、“模糊迷乱”、“不真实”、“精华”、“受的伤”,“包袱”的比喻义“负担”、思想负担,“搁浅”的比喻义“停顿”,“酝酿”的比喻义“商量准备”,“覆没”的比喻义“溃败”等等,也都是由借喻用法发展而成的。
4、同义词
语言中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就产生了词的同义现象。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做同义词。
有的同义词意义几乎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任意互相替代,是一种完全的同义词(或称“等义词”)。例如:
演讲——讲演 衣服——衣裳 肥皂——胰子 自行车——脚踏车
维他命——维生素 玉米——米——包谷——棒子
这一类同义词在使用时也有一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书面语与口头语,例如:“吝啬——小气”
②文言与白话,例如:“曰——说”
有的同义词虽然意义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有种种细微的差别,应用上也不任意替换,是一种不完全的同义词(或)称“近义词”,“条件同义词”。例如:
拿—取 赠—送 叫— 喊 吃—食
企图—打算 繁华—繁荣 优良—优秀
骄傲—自豪—自满 关心——关怀——关注
迎合——逢迎——阿——奉承——谄媚——阿附
有一些词,它们在意义上虽然也有某种联系,应用时在某些条件上也可以互相替代,但所表示的概念并不相同,不能看做同义词。例如:
牲口——马 作家——诗人 警卫员——保镖
劳动——苦干 制服——学生服 文人——文豪
这些词,有的是分别代表相互联系的“种”概念和“类”概念,有的分别代表两个有联系的简单的概念和复杂的概念,有的则分别代表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的事物,都不是同义词。
要掌握更多的同义词来丰富个人的词汇,必须学会辨析各个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析:
A、从词义的性质和范围上来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
某些同义词所包含的基本意义相同,而其感情色彩则不同。有的词表达了说话者对该事物的肯定赞许的感情,含有褒义;有的词则表示了说话者对同一事物的否定贬斥的感情,含有贬义;有些词不表示说话者对该事物的褒贬,则是一种中性词。例如“顽强”、“坚定”、“顽固”、“固执”和“坚持”这一组同义词,所表示的都是“坚持不变”这一概论,局“顽强”和“坚定”则含有褒义,指的是对正确的信念或正义事业的坚持不变的态度;“顽固”和“固执”则含有贬义,表示所坚持的是不正确的、错误的东西;“坚持”则是个中性词,没有明显的感情意味,类似的例子如:
鼓动——煽动 果断——武断 保护——庇护
成果——后果 含蓄——含混 依靠——依赖
抵抗——抗拒 团结——勾结 技巧——伎俩
除了上面所说的 词义的褒贬之外,同义词还有其他方面的感情色彩上差别,因为人们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差别也就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如“生日”和“诞辰”、“寿辰”,“客人”和“来宾”,“死、”和“逝世”是一般的感情色彩和庄重的感情色彩之分;“人”和“家伙”、“漂亮”和“时髦”是一般感情色彩和轻蔑色彩之分;“肥”用来指人时,有讽刺、诙谐的意味,“胖”没有这种意味。
(2、)语意轻重不同
有些同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在语意的轻重上面。例如:“损坏”、“毁坏”、“破坏”所表示的是同一行动,而“损坏”的语意轻些,“毁坏”和“破坏”的语意就重多了。类似的例子有:
优良——优异 揭发——揭穿
爱好——嗜好 请求——恳求
(3)范围大小不同
有些同义词所指的虽然是同一事物,但其中有的所指范围大,有的范围小,例如:“性质”和“品质”所代表的词义相同,但“性质”可以指一切事物的属性,“品质”则仅指人的精神修养。类似的例子有:
事情——事件——事故
房屋——房子——屋子
时间——时期——时代
(4)具体和概括不同
有些同义词虽然都是指同样的事物,但某些词所指的是具体的、个别的、有的则专指概括的或集体的。例如:“树木”和“树”指的是同一种事物,但“树木”所指的是概括的、一切的树(如“这些树木都有用”)而“树”则指一棵。“花朵”和“花卉”也是如此。
(5)适用对象不同
有些同义词词义完全一样,但适用的对象有所不同。
例如“爱护”和“爱戴”所表示的基本概念相同,但“爱戴”只适用于对上,“爱护”则适用于对下。“表达”和“传达”基本意义也相同,“表达”往往适用于对自己(如“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则适用于对他人。类似的例子如:“改正”用于对消极的事物,“改进则往往用于对积极的事物,“保护”的对象是一般的事物”“保卫”的对象则是重大的事物。“充足”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充分”则多用于说明比较抽象的事物;“热诚”多用于对人“热心”则既用于对人,亦用于对事:“侵蚀”多用于由外及里的过程,“腐蚀”则可用于由里及外的过程;等等。
B、从词的用法上来辨析
(1)词的配合关系不同
这一类同义词,虽然所表示的意义相同,但在具体运用中,有些词往往只能同固定的某些词配搭,其他的词则经常同别一些配搭,不允许混淆。例如“维持”和“保持”的基本意义完全相同,便“维持”经常同“生活”、“秩序”、“状况”、“状态”等词配搭,“保持”则常与“清洁”、“卫生”、“健康”、“传统”、“记录”“光荣”等词配搭。其他的例子如:
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交流——思想、经验、物资
担任——工作、职务
担负——责任、任务
侵占——土地、财产、领土
侵犯——主权、利益、领空、自由、权利
履行——条约、诺言、义务
执行——命令、任务、协定
改善——关系、生活
改正——缺点、错误
应该指出,这种区别并不是绝对的,随着事物的发展,原来不能搭配在一起的词汇,也可能变成可以搭配的。
(2)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有的同义词,虽然意义相同,但词性不同,句法功能也不同。例如:“充分”和“充满”,前者是形容词 ,后者是动词。“勇敢”和“勇气”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名词。
C、从语体风格上来辨析,
表现不同的语体风格,也是同义词的作用之一。例如:“夫人”和“妻子”、“老婆”这一组同义词,“夫人”适合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妻子”知用于一般场合,而“老婆;则适用于比较亲热,在家庭里的场合。
现代汉语的语体风格很多,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
例如:爸爸——父亲 剃头——理发
信——函 达——散步等
(2)、普通用语和特殊用语的不同,
例如:办法——措施 私下——擅自
黎明——拂晓 半夜——子夜
除此之外,语体风格的特点还表现在普通话和方言词汇,专业词汇与一般词汇,现代汉语与文言词汇等方面。
5、反义词
语言中词汇意义互相矛盾,相对或相反的词就是反义词。
例如:好——坏 浪费——节约
痛苦——快乐 拥护——反对
有一些词,意义上并没有严格的对立矛盾关系,但在语言上经常并举,也是反义词。
例如:春——秋 黑——白
利用反义词构成对比,可以更有说服力。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新创反义词。
例如:阴谋——阳谋 新闻——旧闻
(三)、成语
成语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一般是四个字,也有四个字以上的。成语能反映出深刻的思想意义,能措绘出鲜生明的形象,以及表达出复杂典折的意思。因此,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成语,能使语言生动形象、简练有力,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注意它的感情色彩。某一个成语表示什么意义,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照字面推测,如“青出于蓝”,表示学生经过老师的培养,造诣可以比教师更高,“面面相觑”,表示大家都惊讶,不知道如何是好。汉语中,很多成语在适用的场合或对象上有一定的限制。如“高瞻远瞩”、“瞻前顾后”、“画龙点晴”,含有敬佩、赞许的意味,是用在好的方面;“瞻前顾后”、“画蛇添足”,含有贬斥的意味。这些都要仔细辨别。其次要注意,成语的结构是比较固定的,一般说来,不能任意更动,如“弄巧成拙”不能说“弄巧成笨”,“外强中干”不能说“中干外强”。
成语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可以分为从书面上得来的和从口头上传下来的两大类:
从书面上得来的。例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破釜沉舟”、“草木皆兵”等,是从古代历史事实中得来,“刻舟求剑”、“渔翁得利”、“滥竽充数”、“望洋兴叹”等,是从古代寓言中得来的;“一鼓作气”、“未雨绸缪”、“水落石出“、“山穷水尽”、“隔靴搔痒”、“虎头蛇尾”、“胶信鼓瑟”、“叠床架屋”、“粉身碎骨”、“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奴颜婢膝”等,是从古典作品及古代流传的辞句中得来的。
从口头上传下来的,例如“七手八脚”、“改头换面”、“南腔北调”、“得过且过”、“一不作二不休”等。还有很多是群众按着成语构造的规律制造出来的,例如“呆头呆脑”、“昏头昏脑”、“东摇西摆”、“东拼西凑”、“欢天喜地”、“咒天骂地”、“有条有理”、“无知无识”等。
成语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分析成语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成语的意义,积累并记忆更多的成语。从语法角度分析成语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主谓结构:老骥伏枥,川流不息。
并列结构:星罗棋布,偃旗息鼓。
偏正结构:前车之鉴,奄奄一息。
动宾结构:正中下怀,平分秋色。
连动结构:缘木求鱼,见见使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