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考场作文资料包:现象

新浪考试
关键词二:现象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一个人的信仰或许可以被查明,但不是从他的信条中,而是从他惯常行为所遵循的原则中。
——萧伯纳【英】
2.最高尚的行为就是以最高的报偿给予最配接受的人。——德谟克里特
3.好习惯是从小事上积累起来的,然而这并非是小事一桩。 ——芝诺
4.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 ——俗语
5. 要想获得成功,应当以恒心为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护者。
——爱默生【美】
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司马迁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轲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9.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 巴金
10.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11.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
—— 伏契克
12.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司马迁
1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轲
14.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 —— 张志
1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屈原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二)凡人俗语
17.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第十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分子暨第二届全国见义勇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举行,再一次体现了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时代要求。
——《中国普法网》评论员
18.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壮丽凯歌。他们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崇高品质和无私精神,大智大勇、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的勇气,有力地震慑和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护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中国普法网》评论员
事例类
﹡数据﹡
近四成青少年上网为玩游戏
最近就“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做调查,结果表明:大众文化对上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很大影响。
调查中,在被问到“你平均每天上网多少时间”时,58.5%的受访者选择“一小时”,选择“一到二小时”的受访者占25.7%、选择“二到三小时”的受访者占8.1%、选择“三小时以上”占7.3%。
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查找资料”(52.7%)、“找人聊天”(47.5%)“浏览信息”(37.5%)和“收发E-mail”(21.5%)。
令人关注的是,37.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
半数青少年喜爱动漫
在问到“你对动漫的喜爱程度”时,选择“发烧友”的受访者占11.1%,选择“普通爱好者”的占38.7%,两项合计达49.8%。
在问到“如果在当地有动漫展,您会……”时,选择“参观”、“参与”和“关注”的占28.5%,选择“看时间而定”的占39.9%,“没兴趣”的占31.5%。
[点拨]社会发展,伴着对于逐渐普及的网络,以上数据足以说明网络对青少年来说诱惑的所在。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应用于“网络”“利与弊”等话题。
﹡人物事迹﹡
女大学生 勇斗窃贼
高春娜,1983年出生,中共党员,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学生。
2005年3月1日下午,在湖南大学就读的女大学生高春娜从青海省乌兰乘火车返校,途经西宁短暂停留。
高春娜听到有人大喊:“抢包啦!抢包啦!”她立刻追上从身边跑过的歹徒,用力抓住了他,歹徒狂妄地威胁道:“不关你的事!给我放手!”“就关我的事,把包还给人家!”高春娜还没反应过来,鼻子上就挨了对方一记重拳,鼻血喷涌而出。一阵拳打脚踢后,看到高春娜仍不肯放手,歹徒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尖刀,狠狠向高春娜连刺几刀,鲜血从厚厚的衣服里渗了出来,高春娜仍死死地抓住挎包不放。此时歹徒听见附近人声,慌忙丢下手提包钻入胡同深处。
高春娜将挎包还给被抢妇女,返回车站候车时,却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被偷。返校的第四天,学校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有高春娜的钱包和一封信。原来是偷她钱包的少年看到高春娜见义勇为的义举之后幡然悔悟,将钱包寄回。他寄来的信中写到:“姐姐,对不起,是我偷了你的钱包,你能原谅我吗?你是我的榜样,你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湖南大学。”
[点拨] “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所关注的。
[适用话题]
本素材可应用于“勇气”“正义”等类的话题。
﹡热点剖析﹡
“超女现象”
轰轰烈烈的“超女”舞台比拼在万众瞩目和一片争议声中尘埃落定,但“超级女生”现象带来的巨大余波并未随着比拼的落幕而烟消云散。业内人士在对电视节目的策划、组织、宣传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思考,超级“粉丝”在期待着“超女”们下一个自选环节的精彩演绎,商业运作者在发掘“超女”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超女现象”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和经济现象,其影响远远地超出了它的本身,对文化产业的运作规则、对中规中矩的传统文化、对循序但缓慢渐进的政治生态都将产生强大的震撼作用。
超级女生”的这种裁判制度之所以让人觉得痛快淋漓,更多地体现了中国民众一种久藏心中的超越普通游戏的渴望与期待。它已经用事实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灭掉贵族气、放下架子,尊重受众、研究市场才是正途。
“超级女生”折射出的许多现象,很值得关注和研究;“超级女生”尽管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应该得到包容、关爱和呵护。我们不能够一方面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一方面却又对改革与创新横加指责;一方面讲要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一方面却又打压群众喜爱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新潮文化。
[点拨]“超女”现象是一种新生事物,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仁者见仁。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应用于“反思”“利与弊”“态度”等类的话题。
孟母堂现象
十多个4-12岁的孩子在上海郊区的一幢别墅里,在别墅内一个挂着“孟母堂”匾额的大厅里,诵读《易经》,学习《论语》,阅读《三国演义》,还英文背诵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孩子们正在接受着与普通孩子大相径庭的教育。这就是引人关注的另一种教育现象——孟母堂现象。
不过,等着孟母堂这种私塾式教育的命运可能是已经注定的了,上海教育行政部门的一纸公文,态度明朗——取缔。
我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开始思考孟母堂现象的教育问题或者社会问题,因为简单的取缔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譬如我们的传统教育怎么了?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以来,传统文化似乎开始与我们渐行渐远了,从小学到大学那几篇屈指可数的古文辞赋中,我们到底能读懂了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难怪台湾的余光中老先生在看完内地一位晚辈的来信后,感慨中国应该加强点国学基础教育了!又譬如,我们的现行教育怎么了?是什么让家长情愿把孩子送到孟母堂,而不愿送进普通的学校?难道这不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嘲讽吗?教育改革许多年了,除了多出几所让草民们望尘莫及的贵族学校外,我们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可选择的学习方式等等却依然还是空中楼阁。还譬如,我们的老师、家长、孩子、甚至社会都怎么了……
孟母堂的是非功过现在定论大概都还言之过早,那就让我们耐心地拭目以待吧。
[点拨]素质教育的环境之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孟母堂”现象又能说明了什么?
[适用话题]本话题可应用于“教育”“观念”“改革”等话题。
﹡政策看台﹡
政策限制多于扶持 网游产业该往哪走?
网络游戏已成为时下青少年娱乐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每天冲杀于网游世界七八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如果每次游戏时间被强行限制为两三个小时,无疑将重塑他们的生活习惯。同时,被重新塑造的还有网游产业的生存方式。
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网游防沉迷系统”从10月20日起正式运作。这是在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下,为防范青少年沉溺于网游、促进网游产业健康发展而采取的行政措施。此项规定一出,业界一片惶恐。
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损害身心健康早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网游防沉迷系统”因此应运而生。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制订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盛大、九城、金山等7家网络游戏公司将在《传奇》、《魔兽世界》等最受欢迎的11款网络游戏中试运行“网络防沉迷系统”。
近年来,国内网游产业发展迅速。有关统计显示,2004年国内网游市场规模为24.7亿元,对通信业务收入的直接贡献为150.7亿元,对IT产业的直接贡献达到63.7亿元。中国游戏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产业产值每年以近5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政策是否会束缚产业发展的脚步,引起一些人士的担忧。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点拨]网络游戏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网游产业如何正确发展和引导,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应用于“沉迷”“健康”“网络”“游戏”等类话题。
二、运用指导
1.素材点拨: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新的现象、新的事物层出不穷,如何对待这些新生事物,让我们辨别是非正恶,让我们的思想观念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所以,对于“行为”“现象”的理解和运用,就成了作文命题中的一个热点。
2.话题适用:
可适用于“网络”、“是与非”、“新”、“利与弊”、“思考”等类的话题。
3.真题展示:
(A)请以《 是一把双刃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05年宁波中考作文题
(B)网络,在给人民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里,网络的作用无可取代。你对网络如何看待?请以“网络”为话题写一篇600以上的文章。
三、运用示例
1.标题示例:
《网络人的生活》、《擦亮双眼》、《小议“网络”》《“大话西游”之网络版》等。
2.优秀语段示例:
①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困难随时都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它打击我们的信心,动摇我们的信念,使我们迷惘犹豫,踟蹰不前。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痛苦又像不能预知的暴风雨,一次次地袭击我们。有时候,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无助。在网络虚拟的空间中,我和我的网友倾心交谈,敞开我的内心世界,了解别人的心境。通过交流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遭遇迷茫和痛苦,却又能在痛苦中变得坚强,在痛苦中渐渐成长。
②网络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吸引了许多中学生的目光。受经济条件限制,买电脑上网的毕竟不多,因此网吧就成了同学们上网的好去处。事实上,频繁出现在网吧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并不是去查阅与学业有关的资料,而是想在“虚拟”空间享受脱离现实的快感。
3.例作赏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一考生
网络已成为当今的一个流行词汇,过去人们常用“你吃饭了吗?”打招呼,现在好多改为“你上网了吗?”,这个转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新时代的诞生——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其重要性越来越显得其具有不可替代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就像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即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端的一面,那么如何看待网络这把双刃剑?
笔者认为,首先上网可以拓展视野,拓宽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比如,我们足不出户,可以聆听名师的讲授,查阅丰富的资料,了解国内外大事,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使有限的精力得到延伸。并且上网学习可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在网校上进行学习,可以毫无顾忌地发问,直到弄懂为止,有时课本上一些枯燥呆板的知识在网上变得趣味横生,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大为增强;其次网友间交流思想,探讨人生,以解忧愁,启迪心扉,同时可克服面对面的胆怯心理和羞忸之情,使大家乐于参与、乐于展示自我,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以上是其利。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网吧的管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加之一些业主见钱忘“德”,诱惑我们光顾非法网站,致使其沉溺于一个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再加之我们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完善性,导致我们自制力差,依赖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弱,使我们有时不能正确处理上网问题,比如有些人过分迷恋网上聊天、游戏,造成精神空虚,歪曲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以上是其弊。
记得曾和一个朋友讨论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美丽却拥有着毒性。”如今,网络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中学生上网问题,宜疏不宜堵,关键在于正确引导,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的影响,取其精华为己所用,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点评】
这篇文章,能紧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来展开议论,切合题意。文章首先论述了网络有利的一面;接着将从反面论述了网络有弊的一面。全文材料丰富,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