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从人口统计看杭州中考人数将逐年下降

都市快报

关注

为什么降?还会不会降?降到后来读高中会不会哪所学校随你挑?快报根据18年来杭州出生人口推算推算看

6月15日快报报道:杭州教育考试院统计,2007年杭州全市参加中考的考生63204人,比2006年减少9683人。其中市区(六城区)考生12468人,比2006年减少1054人。报道还说,近年来杭州参加中考的人数在逐年减少,2003年为最高值,84364人。

具体走势是这样的——

考生逐年下降,意味着什么?这样降下去,今后咱们孩子读高中是不是可以随便挑学校?

咱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会减少。

中考人数减少与出生人口减少基本吻合

2003年—2007年的中考学生,出生年月大致为1989年—1993年(注:这里的数据都是人口统计数据,以整年为单位,没有考虑9月份入学的跨年因素)。这几年杭州的出生人口是这样的——

很明显,1989年到1993年,杭州出生人口减少了很多。1993年比1989年少出生18583人。而这两年出生的孩子分别于2007年和2003年参加中考,报考人数相差19160人。两个数字基本吻合。

有人会问,1992年的出生人数和1993年差不多,为什么14年后,参加中考的人数却相差近万人呢?

中考人数的变化还受政策等多因素影响

中考人数变化除了受人口因素影响,还受人口流动、教育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比方说,对外来人口子女就学政策的调整,就直接影响中考人数。去年年底,杭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2007年杭州市区各类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其主要内容是: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招生及文化考试以省为单位组织进行,外省户籍学生必须回原省籍参加高考。加上浙江省又在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及高考形式与其他省不同,所以,具有外省户籍的初中毕业班学生(含市区初中往届毕业生),2007年起,原则上不能报考杭州市区普通高中,但可以报考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专(不含“3+2”、“五年一贯制”高职班)。

这一政策出台,影响面较大,不少在杭读书的外来学生,转回老家就读。城北一所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完,就走了20多人。

在此政策出台前的2004年,浙江高考开始自主命题。教育人士分析,那些让孩子在杭州读初中的外地家长,为今后高考考虑,已陆续把孩子转回老家读高中。

另外还有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比如这几年越来越热的留学。仅从新通一家留学机构提供的数据看,2003年初中生出国留学的有200人,高中生500人;2005年分别为300人和700人;2007年,目前已超150人和500人。这些学生中,有不少没有参加中高考。

未来的中考人数还会再降吗?

既然中考人数的变化与出生人口有较大关联,那么接下去还有怎样的变化?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2007年参加中考的孩子,大致是1993年出生,那么2008年对应的是1994年,2009年对应的是1995年,2010年对应的是1996年,依此类推。我们来看看,从1993年至2006年出生的孩子,今后面临的竞争到底是怎样的。

(注:我们只是单一考察人口因素,假设人口流动、教育政策都为不变量)

从以上表格可以推算,今后两年杭州的中考人数(指1994年、1995年出生的孩子)将与2006年基本持平。但接下来,杭州市区和杭州全市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杭州市区:出生人数逐渐爬升。其中有几个高峰年份:2000年,15058人;2002年,16164人;2004年,15861人;2005年,15772人;2006年,16309人。且高峰年份人数远远大于低峰年份,如2006年(最高峰)的出生人口超出1995年(最低峰)出生人口6503人。

杭州全市:1994年、1995年、1996年(明年、后年、大后年参加中考)出生人口基本稳定,和1993年(今年参加中考)的出生人口差不多。之后10年中,除了2000年,出生人口都低于6万人。

两个年份比较有意思

2000年,龙年,“千禧年”,按民间的说法,是千年一遇的好时节。这一年,杭州全市出生62300人,是1997-2006年内的最高值。这些世纪宝宝现在在读小学二年级,他们将在2014年参加中考,抛开其他因素考虑,这批孩子的竞争将会激烈些。杭州市区这年出生15058人,也属比较高的年份。

2003年,羊年,民间很不科学的说法是“寡妇年”。这一年,杭州全市出生了51420人,是近18年来的最低值。杭州市区出生11445人,在1996年-2006年11年间,也是最低值。人口专家分析,除了民间心理因素,这一年也受了非典不少影响。2003年出生的宝宝,目前正在读幼儿园中班,10年后,也就是2017年他们参加中考,相对来说,他们面临的竞争最不激烈。

当然,我们享受的教育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因为前些年人口多,增配了很多教育资源。杭州市教育局计划基建财务处章潘彪说,杭州在2001年左右,处于入学的高峰期,有的学校一个班曾有50多个学生,市区2001年的初中平均每班46.42名学生,现在已降到39.70。杭州每年增加10多所中小学,杭州几所高中也开始有条件进行小班化教学。

未来几年高考人数会不会下降?

5月28日教育部宣布,2007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首次突破千万,约为1010万,创历史新高。并将进入持续高峰期。

杭州或者浙江省,高考人数会怎样变化?

杭州市教育考试院的钱老师说,目前,高考已经允许本省外地考生在杭州高考,杭州的高考人数并不全是杭州户籍考生,所以杭州人口的变化很难体现在报考人数上。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有关人士说,这几年浙江的高考报考人数正处在高峰期,预计会持续到2008年,2009年开始回落。人口变化的因素,应该会体现出来。

影响高考人数的,还有个比较关键的因素——高复。这几年,浙江参加高考的历届生不断增加,今年杭州市区的历届生占了报考人数的31.5%。

所以单从人口变化因素,很难推断今后高考人数的变化。

浙大教授解释人口变化的历史背景

预测下一个高峰在2014年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有关专家(应专家本人要求,隐去姓名)解释,我国的人口有三次出生高峰,每一次都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历史背景大有关联,杭州的变化跟大背景吻合。

第一次出生高峰出现在50年代,一般是1950至1957年之间。这与当时中国的政局、经济形势和人口政策直接相关。(记者注:有数据显示,当时约有94%的妇女生育3个孩子以上,近半数妇女生育6个孩子。)

第二次出生高峰发生在1962年,1963年,一直持续到1971年左右。人口学解释,形成这个高峰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灾害后的补偿性生育”。1959-1961年,中国经历三年自然灾害。

第三次出生高峰发生在1985至1991年间。是由于前两次出生人口高峰年龄推移形成的。也就是说,前两次高峰出生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开始生孩子了。

按浙大教授的分析,我们前面讨论的近年来中考人数最多的一年———2003年,即1989年出生的这拨孩子,恰好就处在这第三次高峰的尾巴上。

浙大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有一份最新的课题报告,预测杭州未来少儿人口(1—14岁)增长的第次一高峰,市区出现在2014年,县市在2020年。这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不断增多,独生子女间的婚配概率加大,在现行生育政策下,出生人口、少儿人口总数也将升高。由于县市独生子女比例偏低,到2019年才会形成出生人口和少儿人口增长的高峰。

2041年为全市和市区的第二次高峰。2068年为第三次高峰。2095年为第四次高峰。

每个高峰间隔大致27年。每个周期都有一个上升段,高峰段,下降段,低谷段。每个高峰、低谷过后,少儿人口规模都要下降一个台阶。经过三个以上周期,人口逐渐收缩。

两条人口与教育的新闻摘要

北京———2002年,北京中招首次出现了未招满的情况,考生数略低于各种中等学校的招生数。人口及教育专家根据北京市历史年份的人口出生率预测:由于生源逐年减少,2007年至2010年,即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北京孩子参加高考,入学率将达90%以上。届时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学科也将更丰富。

(摘自2002年8月6日《北京青年报》)

日本———生育少正在给日本教育界带来空前的危机。受出生率下降困扰,日本的专门学校(记者注:指提供短期教育,培养专项技能的学校,类似我们的厨师、美发培训学校)2006年春天的入学人数比2005年骤减了2.6万人,严重影响到这些学校的生存。服饰、情报处理等人气下降的专门学校,最近每年有50所学校停办。2006年,数十所私立大学的新生入学人数在定员的50%以下。

2007年是日本预计高考学生“全体录取时代”的开端。

  (编译自2006年10月日本一家媒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