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心声:当我和后进生“交锋”之后

新浪考试
后进学生又叫问题学生,一般称差生,通常指那些思想上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因而未能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从这个概念来看,每一届、每个学期、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学生,我们的班级里也有这样的学生,甚至还不少。
曾经我和我的学生在我们各自的“江湖”中恶斗过,曾经我也被学生“灰溜溜地”臭骂过······与这些学生交锋之后,我发现我并没有占据上风,更别提我能“一统江湖”。和学生摩拳擦掌的日子很难熬,有没有一条路让我走得更轻松、更愉悦。几次偶然的说教,让我发现了一条路。
我是一个爱国情怀、忧患意识比较强烈的人,在我的语文课中我很多时候没有去关注语文知识本身,更多的时候我上得是政治课、班会课,思想说教成了我上课的重心:我们国家的大事;世界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贫困家庭的生存状况;世界灾难;人生观教育。在通过事例进行说教时,我选择更多的是灾难,因为这更能打动年纪幼小的初中学生,其实他们感情很脆弱,我想只要你不是铁石,我就能打动你。然而在我的意识中,打动学生并不是根本,让他们学会去关注生命、关注社会,最后再关注自我,甚至去思考自我将来的发展,这是我所期待的。在我的语文课中,一些语言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最对国家有益的事;做一个进取上进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都是农村小孩,假如你不想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你只有靠自己发光;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善待它;当你有了一定的成绩,不要得意忘形,否则会乐极生悲······也许就在我冠冕堂皇“爱的教育”的强大的“语文攻势”下,学生渐渐地被软化了,他们的行为也渐渐自觉许多,其实他们也是懂得爱的。
在我柔情的语言外,有一张与生俱来凶横的皮。说的动听一点,叫 “权威”,然而权威并不等同于“声嘶力竭”的“河东狮吼”。“权威”是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储备作为“砝码”,这样学生才能打心里认可你、相信你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即使他会怕你,但也不得不服你,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然而强硬的说教太多,学生会反感,师生之间也许会再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有时候你需要睁一眼闭一眼,让他们“自由”一下;有时你需要“忽悠”一下,“夸奖他”、“欣赏他”,也包括同情他,和他做做游戏,说说俏皮话,适当调节维系在师生之间的一道无痕的纽带,这样有助于缓解师生之间的关系,他们会觉得你也有亲切的一面,你也是喜欢他的。
曾经有位专家出国参观,他对这样的现象很是惊讶,他说,“从外表上,你看不出哪个学生成绩不好,因为他们个个都能言善辩,聪明伶俐,活泼健康”,而学生的家长也认为“我的孩子成绩可以不好,但人格一定要健康。”可是在我们的视线下,好坏一眼就分的清,更可怕的是很多学生性格懦弱,沉默寡言,甚至有点扭曲。我不想成为扭曲学生人格的罪人,然而我也逃不掉。
有人说,我们心目中有一个学生的图象,而学生往往也就按我们心中的图象发展,希望每个老师心里的图象都是完美的。
本文选自zhang_xf_6504的博客,点击可查看博客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