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张麒解读跳楼孩子的内心世界
9月1日、2日两天,新学期开学仅两天,上海接连发生四起学生跳楼事件。9月4日上午10:30分,上海青少年抗逆文化建设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麒做客新民网《新闻当事人》,就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张麒从4个方面的为我们解读了这些孩子走向极端的原因。
家长将孩子“物化”致孩子成就感和归属感丧失
张麒表示,在开学之初,学生情绪有波动属正常现象,假期学生比较空闲,而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可能没有很多时间和孩子沟通,这可能使孩子情绪无法排解,从而导致孩子开学后不能适应生活上的一些变化。张麒强调,父母应该帮助孩子适应生活节奏的改变,避免有些孩子产生极端情绪。
张麒表示,在学习阶段,孩子的真正压力来自于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很多家长会要求孩子在成绩或其他方面,做到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张麒称之为把孩子“物化”,并且,这种亲之关系的“物化”会使情绪极端的孩子很可能因一件不开心的事而完全否定自己,做出极端行为。
孩子在网络中的迷失可能造成极端事件
此外,孩子对网络世界的沉迷,使得一些孩子脱离了现实,不能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张麒表示,这些孩子很可能就会用虚拟世界中的方式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生命,同样也包括自己的生命,从而造成极端事件的发生。
青春期社会化过程的失败易造成极端事件
张麒表示,12、13岁的孩子正处于需要关注的年龄,也是进入青春期的开始。张麒称,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将走上社会化的过程,孩子会有更多的烦恼和想法,如果孩子受到父母过多的保护,就会无法认识自己对自我和生活的责任,也无法确定自己生活的价值。
张麒说表示,孩子的情绪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
孩子未能从成人处获悉正确的方式也会造成极端事件
张麒表示,如果孩子没能从家长、老师那获得正确的引导,也会使孩子遇到情绪问题时容易走极端。除此之外,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和渴望被社会认同的特质,也可能造成极端事件的出现。(新民网 胡彦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