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国为馋嘴女儿做贵州凉粉(组图)

新浪教育
在“咸辣”味一族里,有“卷粉”(又称“剪粉”)、“米豆腐”和“豌豆凉粉”。
“卷粉”和“米豆腐”和“虾子凉粉”都是用“米浆”加工而成的,而这磨“米浆”的时间和劳力往往要占制作工程的重头戏。我们要将头一晚泡好的米,用一根扁担两人抬的运输方式,抬到有石磨的邻居家去。一般是我和母亲两人推磨,大弟弟站在小板凳上用勺连水带米负责添加,小弟弟跑前跑后只要不把桶盆打翻就算立功。
做“卷粉”需要用大蒸笼来蒸,每一片直径约三、四十厘米不等,厚度约二、三毫米不等,蒸熟后,在表面抹上油一卷,为之“卷粉”。吃的时候,用剪刀一段段以1.5厘米的宽度剪下拉开成条,为之“剪粉”。贵州人说话“卷”“剪”难分,所以,外地客来了说个大概也能听明白。我们嫌做“卷粉”太精致太专业太麻烦,从来没有在家里做过,倒是“米豆腐”在母亲的领导下做了不少回。
做“米豆腐”就简单得多,只需把“米浆”搅熟,倒下适量的“生石灰”水,再倒入大盆中待它凝固即成。吃的时候切成一厘米见方的粗条,拌上作料即可食用。
在准备做“米豆腐”之前,需到建筑工地向师傅们讨要一块未经发过水的“生石灰”,回家用“油纸”包好备用,一旦受潮或被水打湿就算报废。所以我母亲会把它包严实后,放在有个“公鸡叫”的“洋铁皮”饼干筒里盖严。用的时候才把它取出来,放在盛了清水的盆中,只听见“嘶嘶”的叫声伴着孩子们的欢呼,生石灰随着冒出的白烟立时土崩瓦解。之后搅和一下盆中的水,等到这水澄清后,便用碗舀了用来作“点”米豆腐的“卤水”。
现在科技发达了,不知道还用不用这么原始的方法?!再加上现在修房子也不用石灰刷墙而用“涂料”,想自己做“米豆腐”都无计可施啦。
当时这倒“生石灰水”的技术非一般人能“搅和”,必须要由经验丰富的高手来操作,倒少了“米浆”不凝固;倒多了“米豆腐”的味道会变得又涩又苦根本不能入口。好在当时邻里之间这类巧媳高手很多,而且乐于助人一请就到。只见母亲请来的巧媳妇用一个指头蘸了那“石灰水”放在口中一咂巴,不测浓度不量比例,随手舀它三碗倒进锅中便如神仙一般预言:三刻后即成。之后便在母亲的千恩万谢和我们一院子大人小孩的无限钦佩中飘然离去。
如果把加了“石灰水”的熟米浆放在大眼儿的漏勺里,滴下来的米浆会在清水里即刻凝固成“水滴”一样的形状。吃时加糖水芝麻,称之为“虾子凉粉”。只是不知为什么这几年市场上少见有卖,我在网上连照片都找不到了。
如今制作“米豆腐”的技术日趋机械化现代化多元化时尚化。
你看!这泛绿的米豆腐就是加了波菜叶的真正地“绿色食品”。
这是用新鲜西红柿熬汁来代替醋的健康食品。
这最后隆重推出的“咸辣”一族里的“豌豆凉粉”,才是此文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不是因为它的口味特别,也不是因为它的价廉物美,而是因为在美国,如果我们要想吃“凉粉”的话,就只能指望它了!
如何在自己的家中,用韩国的材料,三十分钟的时间,就能做成冒充的贵阳“豌豆凉粉”呢?请居住在美国的凉粉爱好者们注意了,本老太太近期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完全彻底地推出“豌豆凉粉”美国版全攻略,请勿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