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09年陕西中考试卷教你“学以致用”

华商报

关注

■编者按

请你设计 “我爱我的祖国”教育活动主题,请你书写成长历程中开心快乐的日子,请你判断治理“陕西母亲河”建议有哪些不合理,请您谈谈2009年第四十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绿色世纪”的意义,请你说说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采访中,来自9所学校的10位一线教师认为,2009年的中考试题既注重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又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健康。

文科科目试题彰显了人文意图和教育功能,阅读材料贴近生活,关注本土文化。题目能让考生产生亲切感,有利于他们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涉及社会热点多,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好习惯。

理科科目试题中很多需要解释的现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如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家用豆浆机的加热功率、装有激光系统的自行车等与生活密切相连的事物都极其自然和巧妙地成为了试题中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这些取材于学生生活和当今社会热点的事物和现象均有助于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获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语文——凸显“热爱祖国”主题

点评:陕西师大附中 高级教师 万琼西工大附中 高级教师 桑菊蓉

【试卷综述】今年我省中考语文科目题量适中,试题设置科学,难度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中略有降低。作文由去年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二选一的形式改为一道命题作文,题为“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命题者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用意显而易见,但对考生而言,选择余地小了,审题难度增加了,作文题目的开放性也相对变小。

在“古诗文默写”环节,分值不变的情况下,由去年的8选6,变为今年的2选1,难度略有增加。文言阅读部分,依然考查实词、虚词、语句翻译和文段理解。但在实词的考查上改去年的选择为今年的释义,难度略有增加;而在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上,由语言表述的形式改为选择,难度有所降低。

古诗鉴赏部分,题型与去年完全一致,依然从炼字的角度和情感把握上进行考查,但所选材料的感情指向性较去年那首古诗更为明确,易于把握。综合来看,难度基本持平中略有降低,更趋合理。

整卷试题在设置上凸显了“热爱祖国”这一主题。分别在“积累和运用”板块的“语段修改”和“综合性学习”板块中明确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归纳、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诠释、对祖国的祝福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并在“说明文阅读”中通过对我国航空技术在农业领域新成果的介绍,间接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一套试题中有意识地选取这样一个主题,使得这套试题“形散神聚”。可以说,这是本套试题的一大创新和亮点。

【亮点题型】歌曲分析题,要求学生根据歌词说出歌咏比赛中选取《歌唱祖国》这首歌的理由。这可以说是一种综合语文与音乐的新形式。它引导学生走出语文课堂,走向现实生活,选取适当的方式表达我们自己的心声,并能够对这种方式作出理性的判断。另外,要求“写出借‘月亮’思念亲人的两句古诗(词),表达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这道题,不仅考查了考生的文学积累和运用,也启发考生关注自身以外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关于“名著阅读”,今年新创了一道“妙笔点评”题,给出了金圣叹的点评,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鲁达为人的点评。这不仅要求考生对名著中典型人物很熟悉,而且对考生结合具体文段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非常新颖灵活。

【贴近生活】大阅读部分,秉承了近年来关注陕西地域文化的宗旨,选取了陕西本土作家祁玉江的《陕北的山》,文学性、思想性兼具,带领学生品读陕北的山,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题目设置上,较去年的大阅读略有降低,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文学作品阅读材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散文。

【命题启示】初中生学习语文,不仅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能够跳出“小课本”“小课堂”,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语文。关注现实,学以致用,这才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理化·物理—— 体现节能和环保理念

点评:西大附中 物理组组长 孙哲

【试卷综述】今年我省中考物理试题,突出了物理学的特点,在全面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对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试题难度和去年相当。

【亮点题型】试题中多处体现了节能和环保理念。比如在第26小题中就以“节能锅”为题材,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等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建立节能观念。第23小题就以电动汽车为背景考查速度、功率等基本知识点。和当前国情相适应,体现了节能减排,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贴近生活】试题更“生活化”,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宗旨。比如:第32、33小题都是以生活中常见的港口、货场中的起重设备“龙门吊”、“豆浆机”为题材,题材背景和考生密切相关,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机械效率和电功率的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让考生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试题中,不少题目都创设了较新颖的物理情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新的物理情景,其考查的物理内容本质都是物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比如第26小题中就以“节能锅”建立新的物理情景,考查比热容这个基本知识点;第24小题就以“聚音伞”建立新的物理情景,考查声音的传播这个知识点。

【命题启示】整套试题启发我们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为基础,重视培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应该多关注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一些日常现象,利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

数学—— 用扑克牌玩抽数游戏

点评:西安高新一中 高级教师 王晓红

西安铁一中 一级教师 梅娟

【试卷综述】2009年我省中考数学试题与去年相比难度稍有下降,试卷设计赏心悦目,所呈现的信息不仅是数学符号和文字,还包括图形、图像及表格等。如第3题通过图形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0题通过表格获取信息,判断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第21题通过一次函数的图像获取信息,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第19题调查学校球类对抗赛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等,让学生在各种赏心悦目的考查形式下,愉悦地进行答卷,顺畅地解决一个个难题。

【亮点题型】2009年试题积极创设探索思考空间,重在考查学生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及创新意识和能力。如第16题求线段和最短问题,它延续了2008年压轴题的思想和方法、第25题要求学生分别在正方形和矩形内做出符合题意的点,这大大激发了老师和学生的探究欲望,从特殊(90°)到一般(60°)甚至可探究30°、45°、120°…… 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观察——发现——自主探索”的思维过程、“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贴近生活】试题的生活情境丰富多彩,倡导学生从图形、图像及表格中获取信息,如第4题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调查学生写作业时间,第15题商品的标价、售价及利润问题,第19题学校举行球类对抗赛的统计问题、第22题用扑克牌玩抽数游戏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花园中自由地畅游,尤其是第20题利用太阳光测楼的高度问题,去年的这个题位是一道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测量方案的题目。测量的途径很多,今年这道题命题人给定了测量方案,更具有现实意义,所利用的工具是皮尺,这很容易得到,此种方案对外界环境要求也很低,无需空旷的场地,家属院内就能完成,而且结果误差也比较小,利用影长去推算楼房的高度,非常的“生活化”,这正符合了用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这一宗旨。

【命题启示】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给学生带来了活力,给老师带来了启发、给教学带来了冲击。雄厚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很难想象数学概念不清、运算不准的学生的能力会有多高,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谨的思维、周密的推理和规范的书写都是得高分应该具备的要素。

理化·化学—— 甲型H1N1流感特效药进入考题

点评:西安建大附中 一级教师 曹利

【试卷综述】2009年中考保持了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的陌生度不大,总体上感觉似曾相识。体现了遵循大纲,注重基础,彰显能力,重视实验,稳中求活的特点。试题紧扣课本,贴近生活,题虽在书外,理却在书中。

【亮点题型】第21题为探究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题目给的是相关药品,通过几个探究环节,不仅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让学生通过不同现象的对比,做出选择制取气体原理所考虑的依据,并回到实际的应用中——灭火原理上,从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贴近生活】化学试题贴近生活、社会热点问题也在其中。考点有:溶液(第13题),化学反应(第12、14题),物质的组成(第10题)、金属的活动性(第19题),空气中的主污染物[第9、15题选做I(1)],化肥的施用(第15题选做II),营养问题、富含糖类的食物 [第16题的(1)],以及社会热点(第10题的甲型H1N1流感特效药和第9题政府对渭河的治理)、“神七”航天员所穿航天服的制作材料(第16题第2小题)等。

【命题启示】总之,今年的中考题让广大的考生都有话可说,答题压力不大。这对今后初中化学的教与学有明确的导向,那就是注重基础而不呆板,读活书,以后应注重培养利用丰富的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语法考查越来越少

点评:西安新东方学校 丁怡莎 李雪盈

西安交大附中 高级教师 杜群芳

【试卷综述】2009年中考英语试卷在一片“较难预测”中隆重登场,考后多数考生面带喜色,大呼“简单”。其中典型代表为众所瞩目的“任务型阅读”一题:今年“问路方式”为话题的短文的简易程度超出了大家的期待。另有“完形填空”、“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相较于2008题型都偏易;而“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补全对话”则属于难度平平。“听力”试题难度和去年差不多。

【亮点题型】“完成句子”是全新的题型,10道题目主要集中在词性的转换、时态及语态的变更上。今年“书面表达”题分数由去年的10分增加到15分,考查体裁为记叙文——以MyPleasantDay为题写一篇80字的作文,考查的是初中阶段的时态重点一般过去时。

“完形填空”是有关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的话题,易于理解。

“任务型阅读”题,A段要求阅读文章然后完成表格信息,短文借树的一生来比喻人类,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关爱生命。B段介绍各国的不同文化及习惯,教会学生在不同状况下的应变能力。

【贴近生活】“阅读理解”篇章考查分别为:篇章A——人物传记(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传奇经历);篇章B——讲述美国汽车的发展及现状;篇章C——体现人文主义关怀的小故事。难度不高,大部分学生应该可以轻易获取答案。“补全对话”,难易适中,涉及饮食和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平常比较熟悉的话题,也是练习较多的话题。

【命题启示】语法考查越来越少,情景交际逐年递升,以“完成句子”为例,今年是一篇用一般过去时讲述的报纸软文,除最后一小题为单纯的时态考查外,其余9道均为情景类题目,主要对学生针对上下文理解能力的考查。 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应增强语言应用能力。

政史·政治——

感受祖国变化

关注家乡发展

点评:陕西师大附中 特级教师 李鸿

【试卷综述】试题保留了选做题,增加了辨析题。从考试答题情况来说,试题的难度值估计应在0.65以上,与往年相比考生得分不会很差。

【亮点题型】今年试题的亮点应该是第23题和第25题。

第23题从近年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问题入手,以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通过“新闻回放”、“校园直击”、“建言献策”三个小节展示,对考生进行由“知”到“行”的考查。

第一小节要求学生懂得国家启动校舍安全工程的作用和学校开展校舍安全排查是在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小节呈现了校园中学生斗殴和摔坏计算器的两幅画面,让考生鉴别其中所侵犯的公民权利,并谈谈如何依法维护被侵犯的权利;

第三小节则是考查学生在行使监督权、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时应注意的方式和途径。这道题既要让学生认识到“大安全”的重要,更要注意生活中“小安全”事故的危害。

第25题选取了学校开展的“爱我中华、放飞理想”系列活动中的几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考生先从参与“环节一”去“感受祖国变化”,再到“环节二”去“关注家乡发展”,最后落脚点是“环节三”自己“谱写青春乐章”。遵循了祖国→家乡→个人的逻辑顺序,整体设计独具匠心。“感受祖国变化”环节是通过直观的柱形图,展现我国改革开放3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巨大成就,考查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关注家乡发展”环节,首先用我省生产总值历史跨越的事实,说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然后通过八大民生工程和农业七大工程谈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性;“谱写青春乐章”环节以班会主持人倡议的形式,让考生知道我国现阶段人民的共同理想,叙述中学生实现共同理想的措施。此题立意深刻,将教材的知识考查与考生的行为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考生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家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起来,思想教育功能很强。

【贴近生活】今年的试题生活化的色彩更加突出,立意、选材、设问都具有浓郁的学生生活气息,让考生倍感亲切。试题中,无论是非法出售客户个人信息、甲流预防方法、不孝敬父母的生活现象、走向自立的做法,还是校园不安全场景、向政府建言献策、实现理想的措施等,都是目前初中学生遇到过或需要注意的生活现象。

【命题启示】今年试题给以后初中生透露的一个重要信息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并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更要关注社会发生的大事,关注平凡的生活现象,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有益活动,拓展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范围。

政史·历史——主观性试题容量增大

点评:西安市第70中学 一级教师 杨万勇

【试卷综述】今年的历史试题同2008年相比较,客观性试题(选择题)难度稍有降低,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主观性试题(非选择题)的难度则相对有所提高,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所掌握基础知识的综合归纳、概括和探究的能力。当然、今年的试题也有一些遗憾:试题中缺少了陕西的地域特色,世界历史部分考查得相对简单了些。

【亮点题型】第21题是本卷的核心试题,该题围绕“探寻中国发展之路”这一主题,前后跨越百年,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最终使学生得出结论: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实践的结果。试题中既体现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这些热点,但又不拘泥于这些热点,较好地拓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

【贴近生活】第13题墨子的“兼爱、非攻”反映出的是当今和平、发展的主题。第14题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反映出对于今天的民族问题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认识。第15题土地改革反映了民生问题。第16题则通过20世纪初的经济危机影射今天的金融风暴。第17、18复合式选择题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关注了中国当今高新科技的发展。比如第17题着重考查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及汉字演变这两个知识点,但命题人从电脑汉字输入法的广泛应用,汉字书写正与人们渐行渐远这一现实问题入手命题,让考生在关注高科技的同时,不要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

【命题启示】今年的试卷中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减少为6题12分,而主观性试题(非选择题)则增加到28分。反映出在今后的历史考查中,材料信息的容量将加大,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归纳、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将进一步得到提高。本报记者 杨文花 曹运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