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读书”真的一无是处吗?
作者 | 宗城
“又一个死读书的。”中学时期,当我羡慕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时,一些“放纵不羁爱自由”的酷男酷女们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眼里,那些人多是“死读书”,是“读书仔”。温顺、土气,不善社交与打扮是“读书仔”的特点。
在我们广东,搭讪女生叫“沟女”,搭讪男生叫“沟仔”。那些作家笔下放荡不羁的少年,可能就是当初沟过她的男同学,早熟红润的少女,可能就是沟仔的女同学。但“死读书”的人呢?
他们不属于浪漫想象中的少男少女,他们是少男少女的背景板,穿着单调死板的校服,留一个平头,脚踩凉鞋或廉价运动鞋,课外也显得呆板无趣,偏偏读书认真、成绩很好,这类人活跃于二三线城市,被浪荡儿笑称“死读书”。
何为“死读书”?很少有人下过明确定义。在我们那里,好像用功学习、生活规律、衣品不佳、发型不潮、谈吐不有趣的人,就是“死读书”,简单来说,在中学阶段,他们沉迷学习,但在社交和娱乐上像个白痴。
中学的头等大事就是学习。这里的学习不局限于做卷子,也没有泛泛到将“娱乐社交”纳入学习。在此,不妨理解为对必修和选修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为什么要学习?现实层面,你要高考。理论层面,青春期是一个人最该打基础的时期,也是掌握新知识最高效的阶段,更是奠定你三观的日子。你不学习,光想着放纵,你的青春是爽了,但你错过了学习知识的黄金节点。
如果你青春放纵,高考饮恨,哪怕你小学就开始注重衣着打扮、社交技巧,但如果学习荒废了,功夫不到家,那你社交五年,社交十年,格调也不会有大变化,不过是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保不齐,你还有未老先衰的可能性。
当一个男生交往到一个聪慧好学衣品又好的女朋友,他的衣品也会突飞猛进。当一个女生接触到更高效的学习氛围和更摩登的都市,哪怕比起人情世故,她也能游刃有余。
更关键的是,一个人魅力与否,起决定作用的不是TA的社交手段,而在于TA自身的价值,和TA的脸面。这就是为什么,金城武酒吧搭讪如此自然,而你去会把人吓着。
“人丑就要多读书”是一句经过检验的道理。当你羡慕那些年纪轻轻就浪来浪去的同学,被“趁年轻”的口号绕得团团转,不妨思考几个问题:
那些标榜不“死读书”的同学,他们底子如何?家世、颜值、天赋、追求?趁年轻,这些事情一定要现在做吗?在你所处的阶段,什么才是你最渴望的?不是三分钟热度的那类,是能让你为之长久奋斗的东西。
如果你说,疯狂社交、娱乐就是你的追求,高考你也无所谓,你就是厌弃读书,那行,你尽管自己的游戏。如果不是,那你的心里要有谱儿,什么是重点,什么不是。
时间就那么多,自己要拎得清,人丑多读书,没钱就学习,为的是让将来的自己更有底气,也是为了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释放更多的可能性,书本也许不能让你改变命运,但多读书,多知识,绝对能让你体验人生趣味的更多可能,让你对世事有更深刻的认识。
更何况,你眼中的“死读书”,用的不见得是“笨办法”。别人成绩好,又肯花时间钻研,自有TA的门路。
我曾认识一位友人,贫困区上来的,外表和穿着都不精致,说话也木讷,但他学习的定力很足,不打呼,还经常偷师其他班的学霸,按理说,他是个标准的“读书仔”,可别人一点都不笨。
所谓“死读书”,部分人确实是重复无用功,只会咬文嚼字,但如果你把不事精致的同学都说成“死读书”,怕是有不少“读书仔”心里比你更有远见。
也许是父母的教育,也许是他们自己的领悟,他们选择了一条看似单调乏味消解青春的路,他们的中学时光看起来平淡无奇,只是多了些学霸或“死读书”的标签,但他们日后站到了更高远的地方,见识了更美妙的雾中风景。
真正死读书的人,是不会知识的人。知识知识,一知一识,是一个思考并懂得的过程,死读书,只看到书的表页,看不到方法论,看不到整个思维体系,如此下去,看一千本书,也只是往脑袋塞下些文字符号,不如懂知识的人读一本书。
前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质未必上来,书袋气膨胀的不少,但富有知识,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知有求索的欲望,便能对庸俗、油腻、世故保持警惕。
保持警惕,并非与它们为敌,世事百般皆庸俗,俗也未必坏。保持警惕,只是对它们更多一分清醒的认识,更能够淡然面对。
当然,事情绝非二元对立,人情世故、诗与远方与好好学习,它们断不至于“有你没我”。事分轻重,贵在尺度,年少的时候,衣服得体即可,不必过于精致;谈吐礼貌即可,不必油腔滑调;娱乐点到为止,不必沉迷至死。
放假了追求诗与远方,那是你的自由,不拦着你回来好好学习,有空参加个学术夏令营,兴许帮你开拓视野。
所以,我无意劝你信奉“唯有读书高”,也不要你接受“存在即合理”的鬼话,只是下一次,当你以为他人“死读书”时,不妨三思,在TA的处境下,有比“死读书”更好的选择吗?专心学习,又是否该被嘲笑?
▌作者简介:宗城,706 青年空间新媒体主编,微思客编辑,不自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