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拼音早在三十多年前 就被悄悄改了
看点 通假字或多音字往往会让我们读错一个字的读音。最近,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成为热点话题。文中指出,一些常被纠正的读音已经被修改,例如,铁骑(jì)变成了铁骑(qí),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其中还包括一些古诗文的修改,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深处有人家”。对此我们该如何看待?外滩君联系到了一些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们,看看他们如何评论本次刷屏事件。
近期,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公众号文章,在社交网络上刷屏,与之相关的讨论,也成为热点话题。
网友突然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却成了对的。
比如,铁骑(jì)变成了铁骑(qí),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 。还有一些古诗词中的读音修改,令人瞠目结舌: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深处有人家”。
一时间,很多人担忧:难道上学时候,老师辛辛苦苦纠正的易错读音,就这么“白学白教了”?
其实,这些引起热议的字词读音,大多数来自国家语委2016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通告,但是这份意见稿尚未正式发布。
尽管尚未正式发布,无论新版《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还是小学语文教材上,部分“网络热议字音”都已经“悄然变身”,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铁骑(jì)”变“铁骑(qí)”。
更有专家指出,部分读音的修改,早在1985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就提出了。
既然早已提出,为什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从网友、专家、到一线教育者,围绕“异读词”拼音修改的原则、合理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有颇多争议?
有网友坚定地站在“与时俱进”这一边,认为“语言的演变就是为了方便交流,既然文字能够被简化,为什么读音就不能呢?”
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修改没有必要,尤其是古诗词的读音修改,会破坏原有的押韵平仄,丧失其特有的音韵美。
更有忧心的自媒体呼吁,如果仅仅因为读错的人太多,就对这些读音进行了统一更改,这是对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破坏。
对此,外滩君收集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们的观点,看他们如何评论本次刷屏事件?
“少数服从多数”,可改
《咬文嚼字》杂志的执行主编黄安靖,在接受北京卫视的采访中表示,他完全同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来修改读音。因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如果有些字词全社会都这样读,这一定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规律可寻的,它就是‘异读’。”
他认为,今天热议的“异读词”的读音差异,其实是由古音和今音的不同造成的。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字词读音一定会发生变化。
比如,我们的古诗词一直以来讲究平仄押韵,但是从先秦,到汉、唐、宋,人们会渐渐发现,某些字的读音开始在一首诗中不合韵脚了。为此,宋朝时候采取的办法是,临时改一个字的读音,以便读起来还押韵,被称为“叶(xié)韵”。
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作为社会交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这种调整,是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
的确,如果追溯起来,我们会发现,不仅仅是读音,就连现有的词汇,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迭代的过程。
如今纳入日常生活使用的很多词汇,如“沙发”“血拼”“愤青”等,都曾是外来词汇或网络词汇。而“NBA、WTO、GDP”等字母词,也早已收进《现代汉语词典》。站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上,似乎我们的语言,一直是在不断“吐故纳新”的。
因此,有专家提出,统一汉字中部分“异读字”读音是可以的,只是这一修改必须要慎重。我们需要做的是,过滤淘汰到那些的确已没有太大意义的读音,考量的标准绝非“难读”和“易错”。
那么,究竟哪些字音可以修改,哪些字音应该保留呢?
日前,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拼音研究室,在接受北京时间新闻记者采访中回应:一些古汉语生僻音确实有调整,调整原则是,在现代有其相对应语意的就保留,如果只有生僻音,则使用现代读音,这也是考虑到推广使用的方便和大多数人的意见。”
不过,根据“是否有相同的含义”这一审音原则,部分字音的调整,也依然存在争议。
比如“‘骑’在读qí的时候,是动词‘跨坐’的意思,比如骑兵;而jì指‘一人一马’,如轻骑,车骑,铁骑,是名词词义。”然而,新版《新华字典》(第11版)只有 qí一个读音。
还有很多字音的修改,也被认为不妥。比如“下载”一词,念四声zài,表达的是“搬运”的意思,现在被改为三声,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义。
对此,汉字拼音研究室强调,这一读音改变还未正式成为国家标准,还需要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才能公布,目前还应以原生僻读音为准。至于新版教材和字典已经调整,可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了解的早,率先改革了,因为这一标准预计很快就会公布。
老祖宗的读法,不可改
那么,这次拼音修改的依据,究竟是什么?仅凭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拼音研究室所说的,为了推广使用的方便和大多数人的意见,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有人会因此联想到简体字的推广,认为如今汉字“异读词”拼音的统一,就和繁体字到简体字的简化一样,都是一种文化普及,也是“语言的自我革新”。
对此,外滩君联系采访了语文教学改革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的黄玉峰。
黄校长直言:
“随意更改汉字的写法与读法的做法,有关部门已经不是第一次作为了。汉字从“繁体字”变成“简体字”,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文化混乱。这已经是有识之士的一个共识。
现在,又要通过行政手段,改变(统一)某些字的读音,这样的折腾,不管出发点是什么,是不理智的!
有关部门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规范一下读音,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1、破坏汉字的丰富性,不要改
2、本来,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含义,不要硬性统一为一个读音。
3、有些学界已经十分肯定的读音,大多数人都习惯的,不能轻易改。迁就错误的读音。不要媚俗。
4、不改并不妨碍交流的,不要改。”
对于这些异读词音,会妨碍交流的看法,黄玉峰更是不能苟同。
比如,要求大家把“一骑( jì)红尘妃子笑”,都读成“一骑(qí)红尘妃子笑”了?这种以错代对,对错不分。
黄校长认为,其实对于多音字发音,大家都还是很习惯的。比如游说就是游说( shuì);说话就是说(shuō)话;不亦说乎就是不亦说(yuè)乎。
即便存在个别情况,比如有人不知道中国的游说( shuì),读成游说(shuō),那么作为中国人,有义务告诉对方,中国的文字,就是游说(shuì),不是游说(shuō)。
“我们不能因为有人缺乏基本的读音知识,而跟着他走。这是一种媚俗。很多字词的发音,都是我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有其道理,有美感,有发音的习惯,甚至有生理上的原因,比如有平平仄仄的关系,不照这样念就感到别扭。还有其他各种深厚的内涵,也许我们还没有发现。”
那么,字典上的一些读音,都已经修改,这是否会打乱老师现有的教学?
黄校长告诉外滩君,现在初中虽然考读音,但是有歧义的,不会考。高中一般是不考汉字拼音的,小学正在学拼音。
针对字典读音都已经改掉的情况,黄校长也问过很多小学校长和小学语文老师。他得到的反馈是:存在争议的地方,不会去考查学生,所以目前还不存在统一与否的问题,大家基本都还按照老祖宗的读音来教学。
最后,黄校长再次强调:“老祖宗的读法还是不要改为好,对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东西,要有敬畏之心。如此更改那完全是一种没有认真验证的随意做法。”
语言修改,是在戕害传统文化吗?
这次拼音修改,中枪最严重的,莫过于古典诗词。很多诗词爱好者,纷纷表达痛惜之情。
外滩君还联系了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一、二、三季学术总负责人,著名的文史学者李定广教授,聊聊他的看法。
李定广教授坚定地认为,读音不能乱改,特别是古诗词中的读音。“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中的音韵之美,有着独特的民族审美优势。这种修改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自戕”。”
对于小学新教材把“一骑( jì)红尘妃子笑”,改成“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把“远上寒山石小径斜(xia)”,改成“远上寒山石小径斜(xié)”,李定广指出,这对诗歌的平仄抑扬之美和意义,都是致命的,对孩子接受正确的传统文化也极为不利。
他认为,社科院一些研究现代汉语的学者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常常将传统字音、字义进行大胆废除或合并,这根本是不了解传统文化,不懂文学特别是诗词特质的表现。
因此有人提出,我们在统一“异读词”读音时,是否可以对古诗词“网开一面”,保证它的平仄押韵和郎朗古音?
语言文字周报发文称,普通话审音课题组专家给出的回复是: 1985年的《审音表》,早就对部分读音做了调整,已成为语文规范三十多年。《审音表》作为国家规范适用于一切场合,自然也适用于古诗词,“衰”读shuāi,“斜”读xié,自然是规范的。
并且,审音课题组认为,“衰”cuī、斜(xia)能否算是真正的“古音”,目前学界还没有一致意见。所以,面向小学生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原则上不应该标注所谓的“古音”。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古诗文吟诵活动和其他文艺形式中使用一些“古音”,如同京剧艺术中的“上口字”一样,应该得到尊重和宽容。
不得不说,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根据约定俗成做出的改变,的确更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作为整个民族文化基因的语音文字,它的每一步修改,是否需要审慎再审慎?
从网上讨论的热烈程度来看,哪怕是1985年《审音表》早已经做出规范,直至今天,大家对很多语音修改的准确性、原则性的争议依然很大,对“异读词”的读音,也是众口不一。
有网友就发问,三十多年都对‘骑’字的读音有异议,那能把过去的错误,过了几十年,就能当成真理标准来探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