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中小学

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不移办好高质量中职教育

中国青年报

关注

近年来,关于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各种声音不断,既有不了解政策的因素,也有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中职,还有一些属于博眼球、带流量的哗众取宠。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国之大者”,有必要对各种误解误读进行澄清,给中职正名,让更多的人理性选择适合的教育。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部署,是写入法律的法定事项。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优化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发展定位,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成: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再次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法定地位;要求“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因此,如果没有中职教育,就是单一发展,也就谈不上协调发展,也就违反了“协调发展”的法定要求。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产业所需,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实体经济上。影响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所需的人力资源结构。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职业教育是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大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现代产业用工要求已经由“体能+技能”转向“技术+技能”,一线工人从直接使用工具转向控制自动化装备甚至是智能产线,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连贯的系统过程,不是单一学制层次能完成的任务,需要通过中职、高职整个职业教育体系联手培养;技术越复杂,越需要长时间系统化培养,中职的基础性作用越突出。中职教育升学与就业并重,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起点。随着“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中职毕业生学业晋升通道将更为畅通,为更多学子开辟学业通道、为更多高技能人才夯实立业之基,成为我国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建设者。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人的多样化成长所需,是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重要途径。人的兴趣与禀赋天然不同,各具特点、各有所长。有的擅长逻辑思维、适合理论学习,有的喜欢动手操作、适合工学结合,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成才路径,也决定了教育要有不同的类型。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教育模式,把学生分层、排序,选拔一小部分、淘汰一大部分。职业教育恰恰是为精英教育所忽视的群体提供成才通道,是弥补传统教育体系的不足和缺陷。

有人把教育焦虑归因为职业教育,并从这一错误逻辑起点推导出取消中职、取消中考,才能消除焦虑。实际上,即使取消中职,所有学生都读普高、读大学,社会分工、社会需求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人才的金字塔结构也不会改变,三百六十行还是需要各类不同人才,永远也不可能人人都去当科学家、工程师、高级管理者,大多数人仍然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而教育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供需错位,将造成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引发巨大的群体焦虑和社会危机。缓解教育焦虑,不在于取消中职,而是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学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无论选择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有平等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机会。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在高中阶段,普通高中课程偏理论、重逻辑,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就像鸟不会游泳、鱼不会飞翔,如果非要人人读普高,并不会人人成才,反而加剧学习困难、教育焦虑。“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要充分尊重、利用并发展人的差异性,让每一个生命有光。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发展高质量教育的必由之路。有人担心,中职孩子年龄太小,智力、心理发育尚未定型,读中职会导致部分孩子被“埋没”。这种担忧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从人的能力形成规律看,15-17岁是职业试探期,在这个年龄阶段进行技能训练是效果最好的,错过这个“黄金期”将很难弥补。

15岁左右选择教育类型,是各国通用做法。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大部分在15-16岁选择教育类型,还有的在10-15岁之间提前预分流。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或地区完全废除了中等职业教育。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高中阶段的职普比例多年来一直保持大体相当,接近1∶1。我国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9752所(含技工学校),在校生1784.6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9.67%,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普通教育占比已经相当高了。如果忽视这些基本事实,仅仅凭“学历情结”,就取消中职教育,是不可取的。

关于教育体系的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既是国计、又是民生,举措稍有不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再挽回将会付出沉重的时间代价、经济代价和社会代价。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高质量中职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人人成才人人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支持和类型,建设教育强国和技能型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作者系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授)

石忠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3月18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