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中小学

中考复读减分录取政策尤需公平合理

新京报

关注

■ 观察家

录取政策关系众多中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尤需科学合理。

中考将至,各地陆续出台了2024年中考招生政策。有媒体注意到,不少地方的中考招生文件列明,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中考成绩扣减一定分数后再参加录取。

比如,江苏淮安减10分、常州减30分,北京减5分,福建厦门减40分等。有地方规定非应届考生不得填报省、市示范高中志愿,有地方则禁止中考非应届生复读。

对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扣减分数再进行录取,或进行其他限制,有人觉得是对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的一种教育不公,有人却认为反倒是一种教育公平,舆论场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非应届毕业生再次进行中考,多是因为没能考上高中,而他们或自己不想、或在家长要求下,也未就读职业类学校,最后选择复读,再次参加中考。但他们比应届毕业生多了一年学习时间,相比之下更有竞争优势。而一些地方的高中教育资源有限,甚至紧缺,如果不对复读有所限制,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不够公平。

所以,相比完全禁止非应届生复读或参加中考,中考复读减分录取显然更为合理与公平,既能够让两届考生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竞争,附加录取条件也有利于引导非应届生流向职业类学校。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适度扩大中职招生规模。但仍有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就读职校,一些没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为此选择复读。这无疑加剧了中考竞争,让中考变得越来越卷。

因此,中考非应届生报考普通高中减分录取的做法并没问题。问题在于,各地在减多少分问题上并不统一,比如北京减5分、福建厦门减40分,就差别甚大。

这就难免让人有所疑问:各地制定减分政策的依据为何?具体减这么多分的合理性何在?

对此,各地宜有相应的解释说明。毕竟,录取政策关系众多中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各地制定减分政策,也有必要广泛征求民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门问计、科学决策,让科学合理的减分政策更好地平衡与安放两届考生的权益。

而要鼓励更多初中毕业生选择职校,避免扎堆去普通高中,关键还要破除唯分数、唯学历的评价体系,逐渐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与歧视,让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

如果能让广大学子不管是选择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有光明的前途,初中毕业生扎堆复读考高中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戴先任(职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