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中小学

中考生上优质高中的概率有多大

北京日报

关注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到来。和往年相比,今年中招政策有一些新变化,比如,新提出来的指标分配招生是怎么回事?东城、西城、海淀三区招特长生有没有真正“解锁”?中职校是不是也开始办普通高中班了?持续升温的登记入学试点开展得怎么样?孩子们上优质高中的概率能有多大呢?

问题1 指标分配招生是什么意思?

优质高中半数以上招生计划给一般初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书记 李晨辉

今年的中招政策有一个新变化,那就是明确提出了指标分配招生方式。所谓指标分配,就是将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分配到一般初中校,从而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全市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将分配到一般初中校,以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

这个变化缘于北京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中考改革。此前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中考招生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将学生、家长的实际感受和需求作为改革的落脚点,把学生放在正中央,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其中“大减法、小加法”说的是学科和考试内容,“多渠道、新载体”指向的是升学方式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在考出学生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上做加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完善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可以说,指标分配就是这轮中考招生改革的前奏曲。

根据规定,今年的指标分配招生包括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两种方式。校额到校是指优质高中将一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给一般初中校。其实,考生和家长对这项政策并不陌生,自2014年实施以来,已有不少一般初中校的学生通过这种招生方式进入优质高中学习。仅2019年,全市就有411所一般公办初中的3万余名学生享受到了这项政策的红利,占具有升学资格学生的50%以上。至于市级统筹,则是由市级教育部门统一安排优质高中的招生计划。

今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约为8.2万人,比去年增加约2000人,预计指标分配招生名额也会有小幅增长。部分优质普通高中会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重点向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区域倾斜。

今年,中考招生依旧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按照提前招生、指标分配招生、统一招生三个阶段进行录取。其中,校额到校采取校内选拔方式,依据考生志愿及成绩录取,考生总成绩须达到570分,综合素质评价须达到B等。同时,考生和家长还要关注“学籍是否连续三年在本校”和“出分校内中考成绩排序”两大问题,如条件不满足会直接影响校额到校招生。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关注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中招简章,正确填报志愿。

问题2 东城、西城、海淀三区之间“解锁”了?

东城西城海淀三区可以互招特长生

北京市育英中学副校长 杨景辉

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收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工作的通知》,今年,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之间不再锁区,可以互相跨区招收特长生。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学生金奥运动队承办学校、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承办学校、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承办学校可面向全市招生。其他具有招收特长生资格的学校只能面向所在区招收特长生。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中具有全市招收特长生资格的学校,须按照本校面向全市招收特长生计划15%的比例,面向房山区(含燕山)、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延庆区、密云区进行名额分配。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些具有面向全市招收特长生资格的学校会选择在本区招生,因此,具体招生范围,学生和家长还要以各招生学校的招生简章为准。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项目,浏览具有招生资格的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查询该学校2024年特长生招生详细信息。像我们学校就是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承办学校,具有招收艺术特长生资格,今年计划招收艺术特长生民乐项目8人。

学生和家长在阅读学校招生简章的时候需要仔细阅读招生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报名条件、校级测试内容以及招生工作流程等信息。通过查看招生范围,考虑自己是否符合学校要求。我们学校今年艺术特长生民乐项目的招生范围是海淀区,除了按照规定办理完回海淀中考手续的学生外,其他区的考生不在我校的招生范围之内。学校的招生项目是民乐,招生的小项范围明确为胡琴(二胡、高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扬琴、柳琴、琵琶、阮(中阮、大阮)、笙、唢呐、竹笛、打击乐(民族)、古筝、竖琴、管子。尽管葫芦丝、埙也是民族乐器,但不在学校招生范围之内,是不能参加报考的。当然,学生和家长如果有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招生电话向学校进行咨询。

学生和家长在阅读招生简章的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校级测试内容。一般学校会在简章中告知校级测试的内容和形式。以我们学校为例,学校简章中明确告知,校级测试为演奏一首自选作品(限时3分钟内)和视奏。自选曲目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视奏是现场抽取现场演奏的。学生可以在了解学校的招生信息,确定报考学校后认真准备自己的演奏作品,多进行有针对性的视奏练习,争取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学生确定了报考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后就要随时关注学校发布的通知信息。准时参加校级专业测试,按时参加区级专业测试,测试通过只意味着专业考查合格。学生接下来还要认真准备中考,争取取得好成绩。待中考成绩下发后,要积极了解报考学校的信息通知,学校会综合考生的专业测试成绩和中考成绩,择优录取。需要说明的是,考生只有将报考学校普通班专业填报在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栏内,方可以特长生身份被学校录取。

问题3 中职校也有普通高中班了吗?

职业学校试点开设综合高中班

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综合高中教研组长 车菲

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今年,本市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情况、高中阶段学位资源供给情况和职业高中资源条件,适度增加现有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班招生规模,鼓励支持具备条件、学位资源充足的中等职业类学校举办综合高中班,开展普职融通办学试点,打造兼顾升学需要和职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体系。

近年来,北京已有一些中职校尝试开设综合高中班,一方面是为满足中职校学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的愿望,另一方面则希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势,提供优质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有机会通过普通高考、国际本科教育以及未来职教高考等多种途径进入本科院校学习。

今年,北京的中职校开设综合高中班的规模将有所扩大。像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就将首次开设两个综合高中班,面向朝阳区招生。招生计划为60人,报考考生参加统一招生录取后,将拥有普通高中学籍。

目前,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已成立了由市级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综合高中教研组。首批综合高中班学生入校后将组成两个行政班,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高中班将使用普通高中教材,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等与普通高中相同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将来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同时,基于学生职业方向定位及终身发展需求,结合专业办学优势,学校还将为学生提供绘画、平面设计、动画制作、新媒体技术、文案撰写与创意写作、AI技术应用、数据分析、财会金融等相关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通过加强职普课程资源衔接互通、理论+实践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助力学生职业规划,从而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拓宽学生成长路径。

问题4 一般初中校孩子上优质高中的概率有多大?

很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党委书记、集团校长 管杰

今年,全市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将分配到一般初中校,这意味着,很多一般初中校的孩子将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学习,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实际上,目前北京以优质中小学为龙头的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已达到75%,学区制管理覆盖率也达到了90%,并建立了教育集群等其他区域教育共同体。各种区域教育共同体,正在令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

区域教育共同体的建立,进一步摸清了区域内教育资源存量、学校资源需求、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提高了区域资源建设匹配度、成员校之间资源供给匹配度、教与学之间资源供需匹配度、学习型社区资源供需匹配度,盘活了区域教育资源,实现了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品牌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等全要素流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了新的、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孩子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区域教育共同体的建立,实现了优质师资区域共享、共建。教师在同一个区域内进行轮岗,编制、岗位、通勤、工作环境、人脉关系都变化不大,没有改变原有的教育生态,这种区域教师“交叉站讲台”模式,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高效地实现了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和资源供给,实现了区域教师的协同发展,提升了区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区域教育共同体的建立,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区域共享、共建。区域教育共同体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平台等方式,实现了优质课程的线上区域共享。通过“走校上课”等方式,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线下共享。例如,十八中的学生就可以“走校”到集群内的职业学校学习中式面点、奇妙摄影、插花艺术、宝石绳艺、服装设计、冷菜拼盘、西餐热菜等职业体验课程。区域内的学校在特色、精品课程共享的基础上,通过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纵横融通等方式,进行跨校、跨学段开发,实现了课程升级,不断开发出新的精品课程。

区域教育共同体的建立,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深度融合,推动了家、校、社协同育人。例如,十八中邀请社区内的知名人士、家长到学校开设讲座和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机会。通过区域推进的方式,也推动了学习共同体、项目学习等课堂教学变革,升华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功能,保障了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教育集团、学区、教育集群等区域教育共同体的建立,实现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孩子们上优质高中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

问题5 登记入学试点开展得怎么样?

多元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 吴迪 杨玲玲

自2022年起,东城区和西城区共有5所中学开展登记入学试点,其中就有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这种不以中考成绩为依据升入高中的中招新方式,每年都能吸引400多名考生报名我们学校,但最终只能录取80人。

客观地说,登记入学的方式虽然缓解了学生的升学压力,但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学生应该怎么教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初衷,遵循教育规律,对这些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

学生登记入学后,与统招学生混排编班。老师们秉承着“关注不特殊”的原则,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同时,老师会为这些学生制作成长档案,关注他们的成长,结合学情,分层施教。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课程供给。法语课是学校开设了20年的特色课程,入学伊始,学生们就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法语班的学习。目前,高一、高二年级学习法语的登记入学学生已经将近70%。学生们在课上用法语讲中国故事,做各种场景模拟;在课外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包括体验化工大学中法学院的交流课程、参加法国国际高中的戏剧节、与法国友好校学生进行交流等。

在国家课程开全开足的情况下,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校本选修课,包含礼仪、书法、扎染、机器人、3D打印、电钢琴、厨艺、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数独、市场营销、播音主持等,因为课程设置合理,而且均为“零基础”开课,所有学生都能自由选择。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们提升了学习能力,打开了视野。

除了常规的教育活动,学校还会举办多种类型的活动,注重在活动中育人,为登记入学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很多学生都多才多艺:语文阅读中,他们用镜头寻找诗词歌赋里的春天,师生同台共颂爱国诗词;数学月里,他们与老师坐在操场草坪上做数学游戏,在各班数学群里化身小老师答疑解惑;史地政学科月,他们在“模拟政协”中关注时事、出谋划策,在“崇实杯”知识竞赛中,他们才思敏捷,神采飞扬……一次次的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滋养了学生的心灵。

曾经不被看好的登记入学学生,如今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当中,有名列前茅的学习尖子生,有区级天文知识竞赛的佼佼者,有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还有东城区“五四”表彰获奖者。不仅如此,他们的书法绘画作品还出现在东城区艺术节中,科普演讲比赛也有他们侃侃而谈的身影,区级展演更是传出了他们深情的诵读声和嘹亮的歌声……

插画:琚理 供图:视觉中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