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六一” 不一样的童年故事

新华网

六月的清风裹着花香,六月的阳光盛满快乐。如果说,哪一个节日能勾起大人们怀旧的思绪,那必然是“六一”儿童节。
在大多数人心里,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不同时代的人,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六一”,那份童真、那份快乐却没有差别。让我们划着岁月的小浆,聊聊那些年熟悉的“六一”故事吧。
50年代 关键词:《让我们荡起双桨》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第一代。1950年的6月1日,是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到6月1日那天,很多学校会由老师组织学生们合唱,代表曲目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也成为几十年来最经典的“六一”合唱曲目之一。
儿童节也有一些经典游戏。男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斗鸡”,分成两队,找块空地,“战斗”就开始。“斗鸡”又叫“斗拐”,就是一腿独立,另一条腿盘屈胯前,双手或单手握脚,膝盖向前突出以攻击对方,先失去平衡或双脚落地的一方为输。女孩子们喜欢拿针线活当平时的乐趣,绣绣花,绣枕巾、绣手帕、绣门帘什么的,图的也是好玩。总之,50年代的儿童节,就四个字:简单质朴。
60年代 关键词:推铁环

60年代儿童节娱乐活动稍微丰富起来了。学校组织召开儿童节大会,同学们出节目,唱歌跳舞,内容依然是“红色”主题。这时出现了到公园郊游和看电影的活动。儿童节放映频率最高的电影是《小兵张嘎》。
六一当天,孩子们放假一天,可以尽情玩耍,女孩跳皮筋、扔沙包、跳格子;男孩推铁环、玩弹弓……有条件的再买一根三五分钱的冰棍,算是自己的儿童节礼物。
70年代 关键词:军绿书包

70年代,人们的衣着比较单一沉闷,孩子们身上经典服装是的确良衬衫、蓝裤子再配上白球鞋。当然还少不了鲜艳的红领巾。
这个年代的人不但继承了60年代的经典游戏,还发扬光大了跳皮筋、玻璃球等游戏。孩子们手中只有一些“土玩具”:毽子、皮筋、玻璃球、画片、铁环,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恐怕要数弹弓了。一个男孩子往往要做好几把弹弓,平时只玩质量差一点的,老师没收时,就把它“贡献”出去。

物质依旧贫乏,但心情是快乐的。在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嬉戏的场景,他们背着军绿书包——这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饰品;骑着28加重的自行车,或者徒步滚着铁环,呼啸而去。
80年代 关键词:《黑猫警长》

80年代孩子终于惜别了经典的白衬衫蓝裤子的时代,开始了统一的运动服,条件好的白球鞋也换成了白色的旅游鞋。
这个时代的娱乐节目也开始两极分化,农村孩子依旧传承着70年代的娱乐节目,跳皮筋,玻璃球、捉迷藏,玩弹弓……到有电视的同学家看《黑猫警长》《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

城里富裕的家庭的孩子开始玩自己的变形金刚,作业做完了也不出去玩了,开始宅在家里玩小霸王游戏机。
这个年代彩色照相馆开始风靡全国。拍各种儿童照已经成为潮流。同时,儿童节不再是一个寒酸的儿童节,开始有些零花钱,有了新衣服、新玩具。
90年代 关键词:动漫
90年代的孩子开始彻底告别跳皮筋、跳房子、丢沙包之类的游戏,或者说已经不屑于这些游戏。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带着他们去游乐场玩,或者自己偷跑去网吧上网。

90年代,每天回到家,偷偷拧开电视机,换台,换台,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我们总能掐准时间守候我们爱看的动画片和动漫。
与此同时,还在父母的溺爱下的孩子们痛苦地学习着钢琴、英语。这个年代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孤独感与生俱来。
00年代 关键词:父母的陪伴

0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最幸福的孩子,各种好吃好喝心肝宝贝般地疼爱着,娱乐生活也开始丰富多彩起来。00后喜欢的不再是《小兵张嘎》,而是Tfboys。
00年代的孩子对待“六一”似乎没有了他们父母那个年代的期待,只要想过,每个周末都可以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六一”。他们也喜欢“六一”,这一天,可以放下所有兴趣班,在父母的陪伴下疯狂地玩一天。
我们很难说清哪个年代的童年过得更快乐,但是每个年代的童年都会被那个年代的人所铭记,因为于他们,那是一段独一无二的印记。关于“六一”,你是否也有自己的“独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