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中小学

京城7位校长共探:校长职级制还有多远?

现代教育报

关注

文/本报记者 原琳 雷灵 常悦

摄/见习记者 付磊 

校长职级制在国内经历了怎样的历程?面临怎样的障碍?国外有何经验?11月10日,在《现代教育报》举办的新一期“现教论坛”上,京城7位校长就既关乎切身发展利益,又关乎教育未来发展动力的“校长职级制”主题,进行了深度的研讨。

出席论坛的校长们介绍,目前在北京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行校长职级制,说明这项改革是促进首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前校长职级制的试行,在上海做得最早,山东步子迈得最快,很多地方都在做尝试,而且是一地一样。真正在北京推行,将在全国起到风向标的作用。但是具体如何落实,如何评定,如何参与,都需要科学、规范、准确、严谨地进行。本报也就此专题对话相关专家、教师,并聆听了家长的心声。

“现教论坛”每周一期,一期一个热点主题,每期邀请8~10位校长参与,共同探讨学校教改、人才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关系等校长们最关心的话题。论坛跨学段、跨片区,学校最高决策者们一起分享经验、提出问题、探索方向、寻找解决方案。新浪网教育频道独家媒体支持。

北京65中校长卜海燕表示,在北京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行校长职级制。说明这项改革是促进首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行校长职级制,是校长队伍建设的一个抓手。从个人价值的体现、从待遇的提升等角度,都能够调动校长积极性。同时通过校长职级制的促进,能够再培养一批懂教育、善管理的校长。

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高峰认为,校长本身是一个职业。校长职级制的推行,有利于校长们专业的成长,从职业发展、教育发展角度,这是大势所趋。校长职级制,实际上是给校长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

他指出,校长职级制也使校长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校长待遇有所提升,并以区县为单位管理,从学校工资体制中分离出来,对校长公正公平,也不会使老师攀比,有利于解放校长的顾虑。同时,校长职级制是为校长松绑,让校长心无旁骛地去做工作。

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孟夏也表示,校长职级制对校长业务能力水平真正意义上的评定,这是教育的春天。在北京推行,会在全国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通州区民族小学校长王艳荣对此表示赞同:校长职级制是打破了校长终身制,取而代之以聘任制,体现了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实质性转变。实际上也是体现校长尊严的一个方式,更提高了校长的社会地位。

顺义一中校长李冬表示,校长职级制使校长的岗位得到尊重和正视。能够实施校长职级制是校长队伍建设的一项奠基性的基础性工程。同时要引领校长队伍走向崇高。在校长职级制实施之后,校长的名誉、级别,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评价者,应该首先在基本概念的源头把握住,不忘初心。

二中通州分校校长杜福栋同时建议道,实行校长职级制的目标指向,是要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校长办学,要真正给校长办学的权利,校长能尝试,能引领,能管理,能调动各种资源把学校办好,为学生服务。这是职级制应该达到的目标。

要真正从顶层设计上,在人财物、在校长最需要的管理上、在文化的发展上,放权于学校,真正让校长发挥他的作用。

校长评价体系应科学严谨

孟夏校长指出,“实行了校长职级制后,谁来评定校长”这个很重要。而且真正评价校长是有难度的,要研究怎么落地、怎么执行。应该管、评、聘三者分开。教委更多的功能应是组织监督,要聘第三方来监督、第三方来评价。

而且评价的时候,也应该是一个发展性的评价,而不是完全绝对化地看这个学校发展水平多高、学校里有多少个骨干教师、学校获得了什么奖项、学生有多少考上重点中学。对校长的个人评价,可以参照学校的发展性评价来做,但一定要和学校的整体评价分开。所以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解决一系列的基础问题。

而且通过这个系统可能找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因为校长办学,要发挥校长的职能,要给校长一个清晰的定位,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要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李冬校长也提出,评价操作过程当中,应加强校长的主体地位,使校长成为校长职级制的认定与考核等一系列政策制订和运行过程中的主体。体现“我在里面,我影响整体向前发展”。

高峰表示,具体怎样评定校长,还是有复杂的程序的。政府应该是从高位的设计,来推进职级制的开展。而且真正是要给校长松绑。同时今后还会有一个矛盾现象,就是对校长的评定会出现三套体系:行政级别、校长级别、教师级别。这三种关系怎么处理,也希望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北京15中校长苏冰指出,教育是根植在一定的土壤和环境中的,要有很多的支撑。校长职级制的初衷是很好的,是要促进校长专业化,让校长能够引领学校的发展。在操作的时候,建议一定要严谨,评价要科学、客观,而且校长既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主体之一,能够参与其中,这样校长们会更有积极性,能够促进专业化发展。而通过实行校长职级制要给校长更宽松的办学环境,实现教育家办学,而非通过评价来制约校长办学。

校长流动为学校带来活力

对于校长职级制所带来的校长的必然流动,高峰校长表示,职业校长就要能流动,流动才能产生增值,不会限制发展。从校长来讲,我们需要专业更精,学术更深厚,做好跨校流动的准备。

王艳荣校长认为,校长职级制给流动性带来春天。校长的流动能够给一所学校带来活力,弹活整体机制,把学校领向一个新的发展点,也能够让校长有更深刻的思考。

校长职级制打破了校长终身制,也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有利于校长增强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责任感和务实作风,有利于激发校长的开拓创新精神。职级制的实施,使学校由管理转向治理,校长也从行政管理者变成专业领导者,所以也要求校长树立新的价值取向,把办好学校、提升自身素质作为追求目标,通过梯次发展轨道,努力攀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校长职级制,还有利于促进形成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流动能进能出的良好氛围,加速校长在学校间的流动。她表示,流动也是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摒除职业倦怠,新的环境,新的心情,新的启发,新的点子,实际上也是在激发校长的潜能。

杜福栋校长表示,作为校长就应该做好准备,你的学识、你的精力、你的阅历、你的经验,准备好迎接这个职位,准备好面对流动。

作为校长,在学校里面要服务于老师、服务于学生,引领教育、引领学校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给大家做示范,管理学校,调动人才,公平公正,深明法律,做好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协调等等。而且你要懂教育学、懂教育心理学、懂教育管理科学,包括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等,还要能跟人打交道、协调各种关系,大度、包容,这都是我们需要做好的各方面准备。

孟夏提出,校长职级制就是要让校长能够流动起来。那些办学条件艰苦的学校,才需要真正有魄力、有创意的校长去奋斗。

■专家观点

胡淑云(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校长学院院长):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促进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大势所趋。

2013年以来,先后出台的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均体现了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导向,明确定位“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工作人员”。这是对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一直按行政人员定位校长角色的改革,发出了中小学校长应由行政官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强烈信号,引导中小学校长崇尚“专业”,以自己是专业化的校长为荣,走教育家办学之路。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其要旨在于将校长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按校长专业发展规律进行管理。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来贯彻落实。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包括校长在内的有关方面,对校长角色的专业属性有深刻认识,对教育规律、对校长专业发展规律心存敬畏。

鱼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完善校长职级制的政策建议:

一、从政治可行性层面,要提高相关领域对校长职级制的认同

由于校长职级制属于教育公共政策的范畴,它是否能在教育领域得到实现,取决于教育领域与其相关的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领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达成社会共识。

二、从行政可行性的层面,要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

校长职级制的改革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复杂工程,在行政上的可操作性有赖于各部门形成合力的组织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还必须依靠权威推动。

三、从经济可行性层面,要加大财政投入

校长职级制政策所需要的经济资源主要是对校长职级工资的财政投入。调研发现,大部分地区的职级制改革都采取了资金增量改革的形式。所以,校长职级制所需的财政经费应纳入区县政府的财政预算。

四、从技术可行性层面,要制订专业的职级制标准

校长职级制改革政策的制定可通过三种技术手段衡量其专业度:一是对校长职级评定是否有标准;二是对校长办学绩效评价是否有标准;三是校长职级是否有对应的专业发展标准、培训规划与课程。

■教师观点

◎对于校长职级制所带来的流动性,老师们最为关注。

北师大实验中学教师于晓冰表示了一种担忧:如果一位校长在一所学校的任期只能是五年或十年,并要求校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成绩,会不会导致校长急功近利,比如提出自己理念并拼命在任期内去实现;而继任校长也是这样,会不会造成学校发展的不稳定?

北京50中分校校长助理裴保芹也表示,每位校长的理念、办学思路不一样,从办学延续性上恐怕会存在一定问题。

◎对于校长职级制所带动的校长专业化发展,老师们均表示支持。

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办公室副主任郑艳表示,校长职级制将使校长职业更加专业化,需要校长具备相关素养、管理理念、管理艺术等,并且都会有相应评判标准,对校长要求更高了。

北京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陈军认为,校长职级制有利于校长由“职务”向“职业”转变,必将促使校长进一步加强学习,自觉提升专业水平。

◎对于校长职级制打破以往的人才选拔机制,能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老师们都很受鼓舞。

石景山区红旗小学教师白丽莎老师表示,作为职业,校长职级制能吸纳更多社会上的高端人才,引领教育改革迈出坚实的一步。而相应的评定标准要更明确,更公开透明化。

石景山区红旗小学大队辅导员田耕说,随着校长职业化,未来有可能会带动大学设定相关专业,更利于年轻人走向管理岗位。但是职级制也有一项重要要求,就是校长要指导教学。所以不是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人轻易能胜任的。

◎未来对于校长的职级评定,于晓冰老师建议,评判者不要只凭相关的书面的材料,也不要只有领导、专家来评定,还应该有本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来评,他们的口碑是最真实的评定。

■家长观点

◎对于推行校长职级制,丰台区芳古园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蔡女士表示,校长的专业化程度会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发展。作为家长,我们深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希望校长是“专业化的校长”。

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一位学生家长凌女士表示,专业化的校长如何因校制宜做好学校顶层设计、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实际获得,享受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家长最为关注的。

海淀区翠微小学一位学生家长韩女士表示,作为家长,最关心的是推行校长职级制,校长如何管理学校,如何带好教师队伍,如何做好课程设置,如何促进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对于职级制所带来的校长流动,家长蔡女士认为,利弊各半。利在于能调动校长积极性,让校长始终保持新鲜有活力的岗位追求;弊在于教育是需要长时间付出才能看到效果的事。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实施还没完成,学校整体效益还没显现,新校长又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学校的持续发展就会受影响。而时间过短,可能造成有些校长带有功利目的大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

■相关链接

校长职级制试行历程

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开始试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北京市西城区,广州市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广东省中山市,山东省潍坊市等地随后跟进试点。

2010年,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教育部选定上海市、广东省中山市作为试点,上升为国家层面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的试点地区。

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2011年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都提出要实施校长职级制。校长职级制的改革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行进方向。

责任编辑:潘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