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中小学

北京中小学阅读空间:慎用阅读APP关注学生输出

新京报

关注

北京市中小学阅读空间探访

今天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中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再次受到关注。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相继开展书香校园等活动,对于不同生源、不同特色学校,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学龄段在开展阅读过程中面临着哪些挑战?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下的阅读?记者走访了北京市部分中小学,以及部分社区图书馆一探究竟。

探访

多途径解决场地难题

把书放在图书感应区,再刷一下阅读卡,嘀的一声,图书借阅登记便已完成。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图书馆,学生借书已实现了全自动操作。学校还在一楼走廊设置电子阅读屏,不仅可以实时看新闻,还可以扫描二维码一键下载电子书。

除图书馆外,也有不少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打造“随处拿书可读”的阅读环境。记者在东城区东四七条小学看到,每个班级里都设置了书柜,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书带到班里与同学分享;楼道还放置了书架和小书灯,孩子们可以在楼道里随手拿书,随看随还。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到2018年,有条件地区要按照学校建设标准补充新建图书馆,改善不达标图书馆,到2020年,绝大部分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有图书馆。

但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由于北京市部分学校地处胡同、社区内,场地资源有限,加上近几年班额扩大,学校较难实现一校一馆。不少学校通过“借用”场地开展阅读。例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长期借用和预订学校附近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图书馆,安排不同班级的学生去上阅读课,熟悉公共空间的秩序和规则,养成自觉借阅的习惯。

场地问题解决了,如何充分利用好阅读空间,是每个学校面临的挑战。记者了解到,除了课堂时间,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有限,很少有学生去图书馆看书,甚至有同学并不知道图书馆在哪儿。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认为,学校应先给孩子留出在学校自由阅读和分享的时间。同时,老师要具有领读力,找到好的方法刺激孩子阅读并鼓励孩子在书里寻找答案。

形式

用活动延伸阅读内容

有了校内外阅读资源提供支持,为了让阅读落地,学校从课堂内容和实际生活出发,开展特色阅读活动。

吃北京小吃,玩传统游戏、感受中国的传统建筑之美、制作二十四节气台历……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的阅读指导手册——《带着一本书去旅行》,根据不同年级的书目设置了相应的延伸活动。古城第二小学教学主任郝树萍介绍,阅读指导手册涉及的创意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读书、共行走、共实践、共探究。

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则以学生的日常阅读书目为基础,从中选择学生喜欢的、适合表演的书目进行编排。学校党支部书记刘红霞认为,阅读不是仅停留在单一的阅读场景上,而是以阅读为核心,借助朗诵、舞台剧等形式,给学生提供阅读土壤。

对于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王志庚认为,“部分学校的阅读活动太追求仪式感,仿佛没有阅读活动就没有阅读氛围。”而事实上,最好的阅读氛围是大家都拿着书在看,是一种长期的、常态化的行为,而不是靠几次活动。

评价

谨慎使用阅读APP关注学生输出

传统的活动和纸笔作业之外,也有不少学校会借助阅读量APP检测所读,但有部分家长认为其题目设置不合理。家长徐女士表示,在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里,攀登悦读APP里推送的问题是主人公在两幅图中的位置关系有何不同,这种过于纠结细节的考查不利于启迪思考,甚至会破坏孩子兴趣。

海淀区某小学校长指出,APP里的题目设置带有出题者的主观意图,确实不利于考查学生所学。“我们不会强制学生完成APP上的习题。学校主要用APP记录每日孩子的阅读数据、活跃度,了解不同班级、年级在阅读上的投入情况,帮助老师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开展阅读指导。”

如何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难题。郝树萍表示,对于低年级学生,“写”可能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建议孩子能将所思所想落实到口头上,与同学、家长及时分享交流。

古城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王娜介绍,学校给学生发放“阅读小存折”,存折上记录书名、存入页数等,学生每天打卡,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学生每学期会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及奖励,如完成一定阅读量可获得对应礼物。家长能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读起来更有成就感。”

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冯琪 冯倓秋

摄影(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