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幼升小小升初升学政策解读:严格执行多校划片

新浪教育
作者:阿莲0808
幼升小
1、调剂:
政策原文:符合西城区片区内登记入学条件的本市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根据小学新生登记入学通告公布的招生服务范围,由其法定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到学校提交登记材料(每名适龄儿童只到一所学校登记)。学校依据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条件录取,学位不足时,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协调入学
解读:片区内登记入学,学校根据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条件录取,学位不足时,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协调入学,一旦划入相邻学区,会导致小升初在相邻学区派位。 2、多校划片
政策原文:(五)自2020年起,西城区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地址及就读学校实施记录,自该房产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学位占用后,六年内居住该地址的适龄儿童入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六)自2020年7月31日后法定监护人在西城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七)自2020年7月31日后户籍从本市其他区迁入西城区的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解读:严格执行多校划片及六年一学位政策,符合以上三种情况的全部多校划片,可以说幼升小阶段,学区房不再有,但是能在教育强区的西城入学,无论如何在小升初、中高考上都是有极大优势的。
3、寄宿学校、全区招生学校和民办校
政策原文:符合西城区小学入学条件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可在规定时间内自愿报名申请到寄宿学校、全区招生学校和民办学校入学,符合学校入学条件要求的适龄儿童根据招生计划通过计算机派位录取。符合西城区入学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可自愿报名参加民办学校入学。录取结果在招生学校公示。
解读:房产户籍对口学校差,可以通过寄宿学校、全区招生学校、民办学校招生获得今日好学校的机会,自愿报名,根据招生计划电脑派位录取,非京籍儿童不能报名寄宿学校和全区招生学生。
4、学区派位入学
政策原文:学区派位入学:符合西城区小学入学条件的本市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可自愿选择报名参加学区派位入学,通过计算机派位录取。录取结果在招生学校公示。
解读:不在学区房划片范围,通过学区派位入学仍有机会进入名校就读,这个机会千万别错过,没摇中不影响继续在对口小学入学。
小升初:
1、跨区办理回西城区初中入学
政策原文:办理回西城区初中入学,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法定监护人在西城区具有独立产权房或租住公房,并具有西城区个人居民户籍的本市非西城区小学六年级应届毕业生; (2)实际居住在西城区,并具有西城区户籍的非本市小学六年级应届毕业生。
解读:无论有无本市学籍,跨区跨省回西城必须有西城户籍及房产。
2、跨区回西城房户不在同一学区的按户籍入学
政策原文:申请回西城区初中入学,户籍和房产分别在两个学区,请问怎样划分学区参加学区登记入学和学区派位入学?
解读:申请回西城区初中入学,户籍和房产分别在两个学区,按照学生户籍所在地划分学区参加学区登记入学和学区派位入学。
重要:对于房产和户籍同在西城来说,如果房产对应的学区好,请速度把户籍也落到房产所在地
3、西城区初中入学特色学校没有德胜中学,徐悲鸿中学恢复特色校招生
政策原文:回民学校(民族教育)、华夏女中(女生教育)、徐悲鸿中学(美术教育)、月坛中学(日语教育)面向北京市招收小学应届毕业生入学,西城外国语学校(小语种教育)面向西城区招收小学应届毕业生入学。华夏女中只招收女生,回民学校只招收少数民族学生。西城区特色学校面向本市外区的招生对象为本市户籍小学应届毕业生。
4、新增公办寄宿入学,仅北京八中一所,且在门头沟区京西校区就读
政策原文:2021年北京八中开始招收寄宿学生,录取后具备该校学籍,在京西校区(校址位于门头沟区)就读。
5、对口直升派位入学比例按申请人数
政策原文:符合对口直升入学条件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可自愿申请参加对口直升派位入学,按照申请人数依规定的直升比例通过计算机派位录取。录取结果在毕业学校公示。
解读:以往家长对直升比例按什么基数统计总是不清楚,这回明确了,首先符合对口直升条件是指具有中学附小、对口直升中学的小学连续六年学籍的应届中国籍毕业生,也就是说只要是中国籍、六年都在这个小学的毕业生,无论京籍非京籍,都有申请直升的资格。在申请的人数中,按80%的比例直升,总体来说,机会还是很多的。
6、非京籍小学毕业生,需要审核入学资格
政策原文:自2021年起,非本市户籍的西城区小学应届毕业生申请在本区就读初中,需审核入学条件,向所在就读小学提交审核材料,由小学进行审核。
解读:根据去年的政策,应该是审核非京籍四证,即在京务工就业材料、在京实际住所居住材料、全家户口簿、北京市居住证,请家长们提前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