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中小学

学校餐食加工关键操作流程要公开

北京晚报

关注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已于近日批准发布,这是校园配餐服务管理首个国家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企业,明确了覆盖食谱及原料管理、加工制作、备餐与配送等全链条的规范指引,为校园配餐企业合规管理提供标准化指导。

强调全链条监管

作为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指南》的特点是强调全链条管理,通过加强检测与监测实现风险管控。

■检测 比如原料采购,实行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每批次原料的检验检测报告要留存,每种大宗食品原料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全品类覆盖的检验检测,从源头确保用料安全。

■监测 在制作环节,餐食加工过程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向各方公开食品加工的关键操作流程;运送方面,宜专车专用并安装定位跟踪系统。

关键是形成责任闭环

对于标准的有效落地,专家指出,保障落地的关键在于要形成责任闭环。即企业要每天自查、每周排查、每月调度;政府要把国标纳入食品安全城市考核,违规企业直接一票否决招投标资格;家长扫码能够溯源食谱来源、实时查看后厨;学校则公开陪餐评价。通过企业自律、政府督导、社会监督,这样的闭环就是国标能否落地的关键。此外,成本兜底,推广中央厨房和卫星厨房模式,地方政府补贴冷链车辆和检测设备,确保不把成本转嫁到学生餐费上。

我国目前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超46万所,涉及学生超2.37亿人。校园食品安全备受社会关注,《指南》的发布注重的是全链条防范风险,当然更需全链条落实。让检测和监测靠前发力,同时发挥震慑作用,护航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据新华社 央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