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中小学

“扇娃”才能退款 平台怎能隐身

北京晚报

关注

李霞

11岁孩子在千岛APP购买了500多元的卡牌,家长得知后找商家退货退款,竟被要求上传“狂扇孩子耳光”的视频,时长须达5分钟且中间不能停……据报道,家长向平台求助,却收到回复:“平台无法强制,建议双方协商沟通。”

有网友认为,商家设置不近情理的退款要求,是担心“家长不知情”可能助长恶意退款。即便出于戏谑心理,堂而皇之要求“扇孩子”也不可理喻,既挑战人性底线、违背公序良俗,更宣扬社会戾气、涉嫌触犯“教唆家暴”的法律红线。商家防止恶意退款,可拿商品特殊、再出售困难等寻求家长理解,也可采用更文明的方式沟通,怎能如此极端?

据报道,千岛APP声明称,纠纷因个人闲置交易引发,未使用千岛闪购服务;所谓“未成年退款须知”为商家发送,并非平台官方规则,相当于把锅甩给了商家。作为运营方,对入驻商家进行审核与管理是应尽责任。商家将扇娃视作退款条件,平台难道默认?处理投诉、平衡各方诉求,是平台应尽义务,当家长求助时,平台怎能隐身?

近年来,未成年人退款受阻现象较普遍。平台既有责任保护商家利益,更有义务协助家长维权。比如可加强审核,让“扇耳光”等无理要求匿迹;可细化退款规则、明确举证方,让商家处理纠纷有据可依;启用青少年模式,支付需人脸识别、注册需实名认证……平台有规则供用户参考,商家又何必制定暴力版“未成年退款须知”。

商家自制家长“扇娃”退款的奇葩规则,平台不能置身事外。平台监管的手要及时伸出,拦下暴力扇娃的冲动。

加载中...